[发明专利]密闭型二次电池及密闭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6307.X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深津健太;松井智洋;西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M10/34 | 分类号: | H01M10/34;H01M2/3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以2010年9月21日提出的在先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211277号的优先权利益为基础,并且主张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实施形态主要涉及密闭型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扁平的矩形箱形状的密闭型二次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等。这种二次电池的外装容器通常包括呈扁平的矩形箱形的、上端开口的金属制容器主体,以及焊接在容器主体上、堵塞容器主体的开口的金属制的封口板。密闭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为,首先,在将封口板焊接到容器主体上之前,将电池元件配置到容器主体内。接着,将封口板焊接到容器主体上,形成密封型的外装容器。然后,通过形成在封口板上的注液孔将电解液注入外装容器内。当电解液注入结束时,在低压环境下用密封体密封注液孔。
以往的密封体具有用来堵塞注液孔的橡胶(gum)等弹性体构成的凸起部,将该凸起部压入注液孔中变成气密状态。然后,将密封体的外周边缘部激光焊接到封口板上。像上述这样制造密闭型二次电池。
在这样的密闭型二次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在激光焊接后实施泄漏试验(leak test)。泄漏试验通常检测收容有密闭型二次电池的真空室(chamber)内压力的变化,根据该压力变化检查密闭型二次电池的密封状态。
如果在将密封体激光焊接到封口板上之际没有产生焊接不良,则在该泄漏试验中不出现错误(error)。但是,以往的密封体由于将弹性体构成的凸起部压入注液孔中进行密封。因此,即使例如产生了焊接不良,如果注液孔被凸起部完全堵塞变成了气密状态,则在泄漏试验中不出现错误。
凸起部由于是弹性体,因此随着时间推移老化,如果经过长时间,则不能够保持气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如果密封体紧贴在封口板上的话没有问题,但在存在焊接不良的情况下存在电解液从该不良部分泄漏的可能性。
鉴于这些情况,希望开发能够在泄漏试验阶段容易地发现密封体焊接不良、可靠性高的密闭型二次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提供一种容易地发现密封体焊接不良、可靠性高的密闭型二次电池。
根据实施形态之一,密闭型二次电池具备:容器主体,具有开口部,收容电极体和电解液;封口板,将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封口;注液孔,贯穿封口板地形成,用来将电解液注入容器主体内;以及密封体,在注液孔的封口板表面的孔周围部具有环形空隙地被定位,将外周边缘部焊接到封口板上从而密封注液孔。
根据上述结构的密闭型二次电池,能够容易地发现密封体焊接不良,提高其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的密封体的立体图;
图4为用于说明第1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制造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第4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第5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密闭型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形态。
(第1实施形态)
图1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密闭型二次电池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密闭型二次电池1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密封体20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密闭型二次电池10具有用铝等金属形成的扁平的箱型形状的外装容器11。密闭型二次电池10在其外装容器11内收容有非水电解液12和电极体13。外装容器11具有上端开了口的容器主体11A和将该容器主体11A的开口部封口的矩形板状的封口板11B。
封口板11B载置在容器主体11A的开口部端面上,其全周与容器主体11A的开口部端面焊接,密封容器主体11A的开口部。由此,容器主体11A和封口板11B被无间隙地一体化,形成密封型的外装容器11。
在封口板11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从封口板11B突出地设置有正极端子14和负极端子15。正极端子14和负极端子15分别与电极体13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电极体13例如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在其间夹着隔离板(separator)卷绕成涡卷形状,再沿径向方向压缩,通过这样形成扁平的矩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