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胶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6512.6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胶带。
背景技术
物品在运送或打包时,为防止其开口或盖体被随意或不经意打开,通常若无法用锁具予以锁住,则另外用胶带予以缄封。传统的封口胶带在开启后可以重新黏贴,而且表面也不易看出有任何的被打开的痕迹。因而对于一些较贵重或必须保密的物品时,采用传统的胶带封口就无法达到充分保护和保密的作用。鉴于此传统胶带的缺陷,因而有防伪胶带的问世。
现有的防伪胶带主要是在胶带的基材背面涂覆有一层具有防伪标示的涂料层,再于该涂料层上涂布胶黏剂而成。该防伪标示会因胶带基材的撕离而保留在所缄封的物品上,用以辨识该缄封状态的完整性,防止未经许可的揭示。
但是现有的防伪胶带,经简单处理比如吹风机加热后,即可揭开再使用,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伪胶带,一旦揭开,不可复原,可靠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伪胶带,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基层、第二离型层、第一辨识层和胶层,所述五层复合成一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层为硅油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型层为硅油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层为PET薄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PET薄膜的厚度为0.045 mm~0.055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胶层为聚氨酯压敏胶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伪胶带还包括第二辨识层,所述第二辨识层位于所述基层和第二离型层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防伪胶带包括多层结构,封口后再揭开时分层、并且显示隐含在层间的内容;一旦揭开,不可复原,因此可防止未经许可的揭启,可用于贵重产品的防伪封口标签、封条、封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伪胶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伪胶带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a、1b为第一离型层,2 a、2b为基层,3 a、3b为第二离型层,4 a、4b为第一辨识层,5 a、5b为胶层,6b为第二辨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防伪胶带,包括:第一离型层1a、基层2a、第二离型层3a、第一辨识层4a和胶层5a;
其中,基层2a可选用PET薄膜,在基层2a两面涂氟硅油形成第一离型层1a和第二离型层3a,第一辨识层4a包含有文字或图案等标示并位于第二离型层3a和胶层5a之间,胶层5a优选采用聚氨酯压敏胶形成。
表1显示为采用不同厚度的PET薄膜作为基材所形成的防伪胶带的性能:
表1
本实施例的防伪胶带,基层2a和第一辨识层4a之间有离型层,已用于密封的防伪胶带,在再次揭开时,基层2a和第一辨识层4a脱离,第一辨识层4a上的文字或图案等标示显现出来以供识别,同时第一辨识层4a和胶层5a会留在密封箱体上,防伪胶带无法再次使用密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防伪胶带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1b、基层2b、第二辨识层6b、第二离型层3b、第一辨识层4b和胶层5b;
与上一种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防伪胶带在基层2b和第二离型层3b之间增加了第二辨识层6b,使得防伪胶带有两层辨识层,第一辨识层4b和第二辨识层6b组合在一起形成防伪标识,而封口后再次揭开防伪胶带时,两层辨识层会分离开来,无法再次复原。
本发明的防伪胶带包括多层结构,封口后再揭开时分层、并且显示隐含在层间的内容;一旦揭开,不可复原,因此可防止未经许可的揭启,可用于贵重产品的防伪封口标签、封条、封箱,能有效防止贵重物品的丢失和调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清网络摄像机
- 下一篇:手机、手机的显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