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多重校准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7040.6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1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雅洁;盛万兴;宋晓辉;孟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智能 多重 校准 配电网 短路 故障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多重校准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利用预警信息或增加校验条件进行故障定位;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述配电网中设置智能体;
(2)建立模式化多层次多校验短路故障定位规则库;
(3)所述智能体对所述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本地电流和电压配电网运行信息实时监测,如果本地电流越限,则进入步骤(4);否则,继续循环进行本步骤;
(4)所述智能体发送电流越限信号至直接相邻智能体与上级智能体;
(5)查看本地是否有短路故障预警信号,如果有,则确定本地发生短路故障;如果没有,则进行步骤(6);
(6)等待接收所述直接相邻智能体发送的电流越限信号,延时时间t后进入步骤(7);
(7)进行规则匹配及多重条件校准,诊断推理;所述规则条件匹配包括:利用所述短路故障定位规则库,结合所述配电网接线类型及所述智能体所处位置和根据本地及接收到的电流越限信号;
(8)确定诊断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配电网中智能体的设置位置包括:
A、线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处、不同回路的联络处;
B、线路分支;
C、配电站/配变台区;
D、环网柜/开闭所/电缆分接箱;
E、分布式电源并网点;
F、用户接入点;
所述智能体具备的功能包括程序运行、数据存储、电气量检测和信息通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建立模式化多层次多校验短路故障定位规则库包括针对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建立所述短路故障定位规则库;
所述配电网运行方式包括开环运行方式和闭环运行方式;所述开环运行方式为单电源辐射状电网运行方式;所述闭环运行方式为N电源同时向一个配电网供电的运行方式;
对于以所述开环运行方式的配电网中,端点是所述配电网中智能体所处的位置;所述端点将线路划分为区段;所述端点处于区段与区段的连接位置;所述区段是构成线路的基本单位;根据所述区段的端点个数,将所述以开环运行方式配电网中的区段分成单端区段、双端区段、三端区段和四端区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开环运行方式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规则模式包括区段层次、端点层次和线路层次的规则模式;所述区段层次的规则模式包括单端区段模式、双端区段模式、三端区段模式和四端区段模式;其中,区段层次的规则条件包括基本条件和校验条件;端点层次和线路层次的规则条件包括基本条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以闭环运行方式的配电网中,端点是所述配电网中智能体所处的位置;所述端点将线路划分为区段;所述端点处于区段与区段的连接位置;所述区段是构成线路的基本单位;根据所述区段的端点个数及所处位置,将所述以闭环运行方式的配电网中的区段分成单端区段、主干线上的双端区段、分支线上的双端区段、全主干线上的三端区段、半主干线上的三端区段、分支线上的三端区段、全主干线上的四端区段、三主干线上的四端区段、两主干线上的四端区段和分支线上的四端区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闭环运行方式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规则模式包括区段层次、端点层次和线路层次的规则模式;所述区段层次的规则模式包括单端区段模式、主干线上的双端区段模式、分支线上的双端区段模式、全主干线上的三端区段模式、半主干线上的三端区段模式、分支线上的三端区段模式、全主干线上的四端区段模式、三主干线上的四端区段模式、两主干线上的四端区段模式和分支线上的四端区段模式;其中,区段层次的规则条件包括基本条件与校验条件或者包括基本条件;端点层次和线路层次的规则条件包括基本条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直接相邻智能体是指两智能所在端点通过导线相连,且两智能体之间无其它智能体相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0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数控切割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输入电路
- 下一篇:环境参数检测集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