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阵列及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7620.5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7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乔明胜;高上;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阵列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LED阵列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小型化、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到电视机、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领域,随着LED的不断发展,性能不断完善,LED将成为背光照明的主流器件。
LED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和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目前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组设计只能采用对称封装的LED,图1为对称封装LED示意图,对称封装LED应用到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组中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距离要求相等或相差不多,使得单位面积内对称封装LED颗数多,在使用过程中会照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非对称封装的LED由于其芯片尺寸、封装支架结构以及内部反射光环的不对称性,其在各个角度上的光强和出光量是不同的,图2为非对称封装LED示意图,非对称封装LED应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当中,会出现MURA等不良的光学现象,不能达到LED背光液晶电视的光学指标要求,目前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非对称封装的LED由于其自身的条件限制无法应用到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使得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用LED资源和直下式LED背光模组用LED资源无法得到通用,直下式LED背光模组无法充分利用最具性价比的LED,不利于降低系统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ED阵列及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LED阵列背光模组中背光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阵列,所述LED阵列包括:多个第一LED,所述第一LED行方向按照第一行距等距排列,所述第一LED列方向按照第一列距等距排列,相邻列的所述第一LED交错排列,相邻行的所述第一LED交错排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具有上述LED阵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阵列及背光模组,通过采取第一LED相邻行、列交错排列的排布方式,达到相邻的第一LED出光面和出光曲线互相配合的效果,从而改善了光学效果,使LED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称封装LED示意图;
图2为非对称封装LED示意图;
图3为对称封装LED的X、Y轴出光曲线图;
图4为非对称封装LED的X轴出光曲线图;
图5为非对称封装LED的Y轴出光曲线图;
图6为非对称封装LED矩阵式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LED阵列的排布方式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LED阵列的排布方式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LED阵列的排布方式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LED阵列,将非对称封装的LED按照相邻行交错排列,相邻列交错排列,并且相邻行之间等距、相邻列之间等距的排布方式,使LED的长边(大出光方向)与LED的短边(小出光方向)在发光过程中互相弥补,最终实现相邻的LED出光面和出光曲线互相配合、互相弥补的目的,改善了光学效果,亮度更加均匀。
图3为对称封装LED的X、Y轴出光曲线图,如图3所示,对称封装LED的X、Y轴方向光形是对称的。图4为非对称封装LED的X轴出光曲线图,图5为非对称封装LED的Y轴出光曲线图,从图4、图5可以看出非对称封装LED的X轴和Y轴方向的光形是不对称的。非对称封锁LED由于其芯片尺寸、封装支架结构及内部光环的不对称,则其在长边方向(大出光方向)、短边方向(小出光方向)的光形是不对称的,即在长边方向的出光角要大于在短边方向的出光角。
图6为非对称封装LED矩阵式排布方式示意图,如图6所示,如果将非对称封装LED按照传统的矩阵式(或点阵式)方式排布,由于非对称封装LED在X、Y轴方向的光形是不对称的,在0°-180°平面与90°-270°平面上的光分布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会出现MURA等不良的光学现象。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LED阵列的排布方式示意图之一,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LED阵列包括第一LED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丙纶分子接枝的方法
- 下一篇:羽绒去梗消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