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7903.X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7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峰源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14;A61L29/06;A61L29/04;A61L29/10;A61L29/08;A61L2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抑菌超滑 医用 留置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抗抑菌介质层和超滑介质层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导管大多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硅橡胶、聚氨酯、聚氯乙烯等,其中硅橡胶和聚氨酯这两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不与身体组织粘接等有益性能,故在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手术或者护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在术前留置一些医用导管(如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或者术后留置一些医用导管(如引流管等),这些导管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症需要在体内留置约1~30天不等,在医用导管的留置过程中极易引发留置医用导管周边腔道或者创面的感染。有数据表明导尿管留置过程中留置3天,感染率31%;5天,感染率74%;国外报道导尿管占获得性感染为:美国40%,日本83%,其中2-4%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2-4%中死亡率高达13-30%。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留置过程30天,感染率超过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抗抑菌介质层和超滑介质层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
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由医用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管壁,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管壁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降低导管与组织之间摩擦力的超滑介质层,所述管壁与超滑介质层之间设置有抗抑菌介质层。医用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管壁,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满足医用条件;由于一次性使用医用留置导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插入和拔出于人体器官或组织中,管壁外侧的超滑介质层可有效减小管壁与人体组织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在减少了对组织损伤的同时也减小了病人的痛苦;管壁内侧的超滑介质层可以减小导管对注射液的阻留,减小对待流出组织液等物质的阻碍。设置了抗抑菌介质层,使其具有抑菌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留置引流管引发的感染,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同时也节约了护理成本。
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酸。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酸均能满足医用性能,尤其对于聚氨酯和硅橡胶来说,其性能更加优越。
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所述导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工字型或十字形。根据导管应用在人体部位的不同,来设置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留置导管。
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所述抗抑菌介质层的材料为纳米银、氧化银、银离子、壳聚糖或抗生素。纳米银、氧化银、银离子、壳聚糖或抗生素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使用时,可根据导管应用的范围不同来选取抗抑菌介质层的材料,以便使抗菌抑菌效果最佳。
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所述超滑介质层的材料为液体石蜡、硅油、聚氨酯或聚氨酯预聚体。由石蜡、硅油、聚氨酯或聚氨酯预聚体构成的超滑介质层均可有效减小导管与器官或组织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以及减小导管对注射液或待流出组织液的阻留。
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所述抗抑菌介质层和超滑介质层仅在导管的一端进行设置。由于导管使用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导管仅一端的一部分伸入到人体组织或气管中,因此可以仅在导管的一端设置抗抑菌介质层和超滑介质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抑菌超滑医用留置导管,通过在管壁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设置超滑介质层,有效地减小了管体与人体组织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管体对待流出组织液等物质的阻碍,在减小了对组织或气管损伤的同时也降低了病人的痛苦;通过在管壁的内表面或管壁与超滑介质层之间设置抗抑菌介质层,使得导管具有抗菌抑菌功能,降低了医用留置导管引发的感染,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并节约了护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2管壁,3抗抑菌介质层,4超滑介质层,5管壁混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峰源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峰源医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楼逃生器
- 下一篇:自动检测点滴液剩余量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