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速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稳定排泥场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8862.6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晶晶;曹江林;邵立明;顾伟妹;章骅;吕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速 疏浚 脱水 固化 稳定 排泥场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工程领域装置的构建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加速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稳定排泥场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和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供水、泄洪、航运、水产养殖和军事防卫等几个方面,然而,受自然作用和/或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和湖泊中的沉积物和/或污染物会逐渐淤积,导致其失去部分或全部功能。疏浚就是对河道和湖底的沉积物进行清理,以恢复水体的正常功能。
传统上,疏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泄洪、通航能力。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湖泊、河流等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氮、磷、有机物质,甚至重金属进入河流和湖泊,使这些水体丧失了供水和水产养殖的功能;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加快了水体的淤积速度,使河流和湖泊丧失了泄洪和航运的功能;而且污染水体腐败,散发臭气,大量滋生病原微生物和蚊蝇,严重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这些污染水体疏浚的主要目的则是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促进生态重建,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因此被称为环保疏浚。环保疏浚产生大量污染物水平较高的疏浚底泥,这种底泥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实现泥水分离,被动脱水困难,固化稳定周期长,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目前,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来促进环保疏浚底泥的固化稳定,主要包括:真空/堆载预压法、加药机械脱水法、底面滤层/暗管排水法和表面开沟排水法,此外还有土工管袋法和电渗井点法等。在这些方法中,真空/堆载预压法、加药机械脱水法、表面开沟排水法和电渗井点等方法,均需要消耗脱水药剂、电能,或大型的机械设备,费用昂贵,以我国目前的经济能力难以大规模应用;其他两种方法,底面滤层/暗管排水法和土工管袋法从排泥场的科学构筑角度,来实现加速底泥的固化稳定,其费用相对较低,然而随着排水的进行泥浆中逐渐沉降的大量细微颗粒会逐渐将滤层堵塞,随着排水时间的延长排水效果会快速变差,因此,底面滤层/暗管排水法一般适合于底泥堆放厚度不大的小型排泥场。土工管袋法利用渗水土工袋装载底泥后堆放排水,土工袋消耗量大,施工程序复杂,只适合利用疏浚底泥构筑水工围堰等特定场合,难以大规模应用。
有关加速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稳定的排泥场构筑方法的创新方法,中国专利CN200910198306.1公开了一种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外部真空系统将堆场底部的排水管吸至负压状态,从而增加底泥的排水水头,加速底泥中水分的脱除。中国专利CN 201010510573.0公开了一种疏浚底泥脱水干化堆场及其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外部的鼓风机向堆场底部的排水管通风,促进管中空气流通,从而达到加速底泥干化的目的。上述两种方法,由于外部机电设备的使用,生产成本较高,降低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基于目前的现状,开发加速底泥固化稳定的疏浚底泥排泥场科学构筑方法,对于节约成本、缩短排泥场的占地时间和降低排泥场的潜在环境隐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大大增加排水工作区的面积,强化泥浆的内部排水效果,加快进场底泥的固化稳定速度,提高排泥场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泥场占地面积的加速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稳定排泥场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速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稳定排泥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在排泥场周边围堰的内侧坡上铺设强化排水层,该强化排水层底部设置排水收集管,排水收集管安放在排水沟中,四周填充砾石,构成侧坡排水系统;在排泥场中部设置立式排水墙,该排水墙下设置排水收集管,排水收集管安放在排水沟中,四周填充砾石,构成排水墙排水系统,即完成对排泥场的构建。
所述的侧坡排水系统设在围堰的内侧坡上,由强化排水层及设置在其下部的排水收集管构成,所述的强化排水层包括依次铺设的防渗层、导流排水层及渗水层。
所述的排水墙排水系统由打在排泥场底部的固定桩、立式排水墙和排水收集管构成。
所述的固定桩为木质、竹质或钢铁质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的立式排水墙由支撑骨架、填料和渗水过滤材料构成,所述的支撑骨架为铁网、竹制编织物或木质支撑架中的一种;所述的填料为渗水砖、砾石或多孔建筑用砖中的一种;所述的过滤材料可用渗水土工布或渗水无纺布中的一种。
所述的排水收集管直径为100~250mm,管上开设有直径为4~8mm的渗水孔,铺设坡度为0.5%,坡向出水口,排水收集管的管材为PVC管,管外包裹有渗水土工布或无渗水纺布,安放在排水沟中,四周填充砾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8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