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倍聚光光热一体化单轴跟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9497.0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4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52 | 分类号: | H01L31/052;H01L31/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光 光热 一体化 跟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高效集热装置,又可同时实现在单轴自动跟踪太阳光线入射角度时最大限度地吸收低倍聚光太阳光照的机电一体化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据报道,在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在我国,这一比例为25%左右,居各种能耗首位,其中50%以上消耗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空调上。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日益加剧,能源将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国提出了社会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而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节能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和推广外墙保温、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地源热泵、热管和相变蓄热材料等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建筑耗能总量,有效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既具有实际经济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环保价值。
光热一体式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光热集于一体,在没有外来供电和光照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同样能够进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轴跟踪系统,将低倍聚光光伏组件与太阳能集热器有效地集合为一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低倍聚光光热一体化单轴跟踪系统, 包括支架系统、低倍聚光结构、集热系统和方位角调整装置,低倍聚光结构由反光平台和光伏组件组成,光伏组件位于反光平台的上方;集热系统包括冷却管道和太阳能集热管,冷却管道安装在光伏组件的背面,太阳能集热管安装在光伏组件的正面,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进水口通过单向阀连接。
所述支架系统由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和圆管支撑架组成,其中,后支撑架高于前支撑架,圆管支撑架由支撑管和两个圆管组成,两个圆管位于支撑管的两端,圆管与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通过轴销连接。该支架机械结构简单、强度高,可确保整套系统长期地稳定运转。
本发明的系统通过特殊角度的反光镀膜玻璃,实现反射阳光达到低倍聚光的目的,更加有效地增加了光伏能量密度,减少了光伏组件的数量,同时极大的降低结构成本;光伏组件背面的管路设计,为低倍聚光的组件进行散热,同时可以起到为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前的预热作用;系统采用强制流动控制,并且使用单向阀控制,让散热管道始终处于相对低温状态,同时极大地增加了热转换效率;整个系统通过双向GSM短信方式或者以太网进行通信,不仅可远程监控其相关运行状态的数据,而且同时还可进行远程调整和控制其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轴跟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系统中方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聚光光路示意图。
图5是图4为实现低倍聚光目的而采用的具体参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采用特殊角度的反光镀膜玻璃,使反射阳光达到低倍聚光,具体的角度和尺寸见图5所示。
如图1所示的低倍聚光光热一体化单轴跟踪系统,低倍聚光结构由反光平台2-1和光伏组件2-2组成;集热系统由冷却管道2-3和太阳能集热管2-4组成;冷却管道2-3设计在光伏组件2-2的背面,光伏组件2-2的正面上放置太阳能集热管2-4。冷却管道2-3首先对低倍聚光组件进行散热,同时对管道中的水进行预热,然后通过单向阀进入太阳能集热器,当达到预定温度后,导入到热水水箱中。系统采用强制流动控制,对太阳能集热管2-4的水温进行监测,达到预定温度后采用强制流动,同时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与冷却管道2-3之间使用单向阀控制,始终让散热管道处于相对低温状态,同时极大的增加了热转换效率。
在系统的支架结构中,整个支架系统由前支撑架1-1、后支撑架1-2与圆管支撑架1-3组成,前支撑架1-1由单根的支撑柱构成,后支撑架1-2由两根斜支撑柱和横梁组成,后支撑架高于前支撑架,使得整个支架系统前低后高。圆管支撑架1-3由支撑管和两个圆管组成,两个圆管用于限位,支撑管用于承载,两个圆管位于支撑管的两端,圆管与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通过轴销连接。反光平台2-1安装在支架系统上,光伏组件2-2设置于支架系统的高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9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