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用于记录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9506.6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大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李晓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装置 方法 用于 记录 程序 介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维持和管理网络的功能的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用于记录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MPLS-TP(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技术已经被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化为新的分组传送技术。
MPLS-TP目标是基于SONET(同步光纤网)/SDH(同步数字体系)技术来在传送网络中实现最适合于提供分组服务的分组传送网络。MPLS-TP由从现有的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提取的子组功能和新增加的功能组成。
MPLS-TP的网络架构由三个平面组成:数据平面(D-平面)、管理平面(M-平面)和控制平面(C-平面)。在M-平面中,执行组成MPLS-TP的装置和LSP(标签交换路径)的监视、控制等。在C-平面中,未被M-平面控制的LSP的设置、维持等由装置之间的发信号执行。在D-平面中,根据现有的MPLS的标签交换处理和封装处理执行数据传送。此外,D-平面具有维持和管理网络的称为OAM(操作、管理和维持)的功能。
MPLS-TP是其中这些三个平面逻辑上或者物理上彼此分开并且D-平面独立于C/M平面而工作的架构。通过使用此架构,MPLS-TP消除了对IP(互联网协议)层的依赖性和复杂性,并确保传送网络所需的鲁棒性。现有MPLS的OAM依赖于IP层。因而,不依赖于IP层的新的OAM功能增加到MPLS-TP的D-平面的OAM功能。
MPLS-TP具有三层体系结构。首先,MPLS-TP的传送层称为传送网络层。通过使用符合IETF标准的MPLS技术和PWE3(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技术构造传送网络层,利用该PWE3技术,虚拟点到点路径形成在MPLS网络上。传送网络层的上层称为客户层,并且各层技术能由PWE3技术应用到客户层。此外,传送网络层的下层称为服务器层,并在服务器层中,各层技术如同现有的MPLS能用于MPLS-TP网络的节点之间的传送。
在由具有MPLS-TP功能的装置组成的MPLS-TP网络中,通过PWE3技术和MPLS技术,两个体系的端到端路径(PW路径和LSP路径)在作为网络的边缘节点的LER(标签边缘路由器)之间建立。从客户层接收的帧在两个阶段用两个MPLS标签(PW标签和LSP标签)封装,并在该路径上传送。通过在路径的特定部分上执行MPLS标签堆叠,在LCP路径上附加地执行体系排列(hierarchization),由此通过OAM功能执行该部分的监视、维持等。
如上所述,当通过OAM功能在路径的特定部分中在LSP路径上附加地执行体系排列并执行该部分的监视和维持时,用于当发送OAM帧时发现MTU(最大发送单元)的方法仍然是个问题。此外,MTU是能一次传送的数据量的最大值。
在如上所述情况下的分组传送操作在图16和图17中示出。在图16中,PW路径61和LSP路径41在通信装置10和通信装置30之间建立。用于监视的LSP路径81进一步以不同的级别水平建立在通信装置20和通信装置30之间的部分中。当包在LSP路径81的部分中发送时,MPLS标签被堆叠。在此情况下,MPLS标签是表示该包已经经过LSP路径81以进行监视的标签。
图16所示的在网络中的分组传送操作的示例示出在图17中。在图17中,客户层和服务器层是以太网(注册商标)。假定通信装置10和通信装置20之间的数据链的MTU是1500比特,并且通信装置20和通信装置30之间的数据链的MTU也是1500比特。
首先,在通信装置10中,通过使用PWE3技术,除了由客户层接收的以太帧的FCS(帧检查顺序)以外的区域用PW标签和LSP标签封装。考虑到封装,假定客户层的MTU设定为1478比特。
以下,在通信装置10接收有效载荷尺寸是1478比特的以太网帧的情况下,将详细地描述通信装置10的操作。首先,通信装置10从客户层接收有效载荷为1478比特的以太帧(图17(1))。以太帧用PW标签和LSP标签封装(图17(2))。以太头部是14比特。PW标签和LSP标签分别是4比特。因而,以太帧是1500比特。服务器层的以太头部添加到以太帧,并且传送有效载荷为1500比特的以太帧(图17(3))。通信装置10和通信装置20之间的MTU是1500比特。因而,以太帧能到达通信装置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9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式注射器
- 下一篇:TiB2粉体直接化学镀镍磷合金溶液及制备、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