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输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0639.5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5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贺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贺昶明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动力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件的生产加工及测试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对工件或机械部件进行上提、下拉操作,为了操作的方便,现今人们主要通过手握工件或机械部件进行上提、下拉操作。然而在一些高速运转的机械中直接手握机械部件或工件进行上提、下拉操作,这在操作失误时存在较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将动力传输给机械部件或工件,从而降低操作风险的动力传输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底座、支承杆及连接杆,所述支承杆设置在底座上,支承杆连接有固定件,所述连接杆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件穿过定位孔,且固定件上设有紧固支承杆和连接杆连接结构的紧固件。
所述支承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固定块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一端与支承杆连接。本发明将支承杆设置为沿竖直方向设置,固定块沿水平方向设置,这样本发明在进行作用力传输时能避免连接杆在支承杆上发生偏移。
所述定位孔为设置在连接杆中央部位的腰型孔。本发明通过将定位孔设置为腰型孔,可通过本发明作用机械部件或工件的不同,以及作用场合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
所述固定件为螺杆,所述紧固件为与螺杆大小匹配的螺母。本发明通过采用螺杆和螺母的方式对连接杆进行固定,成本低,且将连接杆固定在支承杆上结构稳定。
本发明用于动力传输时,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械部件或工件连接,连接的方式可通过吊绳连接,吊绳一端吊接在机械部件或工件上,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相对连接吊绳端的另一端供手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有支承杆和连接杆,连接杆的定位孔套设在支承杆的固定件上,采用本发明对机械部件或工件进行上提、下拉时,本发明的连接杆一端与手接触,另一端与被作用对象连接,通过本发明进行动力传输,手不会直接与机械部件或工件接触,从而降低了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底座,2、支承杆,3、固定件,4连接杆,5、定位孔,6、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底座1、支承杆2及连接杆4,支承杆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支承杆2连接有固定件3,固定件3为螺杆,固定件3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一端与支承杆2连接,连接杆4的中央部位设有定位孔5,定位孔5为腰型孔,固定件3穿过定位孔5。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件3上设有紧固件6,紧固件6为与构成固定件3的螺杆大小匹配的螺母,在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输机构进行组装时,先将连接杆4的定位孔5套设在固定件3上并对所需固定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再将紧固件6套设在固定件3上,紧固件6则紧固了支承杆2和连接杆4之间的连接结构。
为了满足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输机构对不同的机械部件或工件的承重需求,本实施方式优选将固定件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固定件3固定在不同的水平位置上,连接杆4与两个固定件3中相对位置较高的固定件3连接,而在承重的机械部件或工件较重时,连接杆4与两个固定件3中相对位置较低固定件3连接。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贺昶明,未经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贺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0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发药系统自动出药机构
- 下一篇:防渗漏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