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硬盘录像机及其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1686.1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新;申川;陈军科;陈礼进;张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08 | 分类号: | G11B33/08;H04N5/78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硬盘录像机 及其 震动 环境 工作 方法 | ||
1.一种数字硬盘录像机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
当硬盘读写异常时,对该硬盘发起软复位;
软复位后,如果在预定时长内,该硬盘的状态寄存器一直保持忙信号, 则对该硬盘发起硬复位;
硬复位后,如果在预定时长内,该硬盘的状态寄存器的忙信号解除,则 重新配置该硬盘的直接存储器访问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硬盘访问发生异常,需要进行错误计数时,如果本次错误计数是 由硬盘的状态寄存器长时间保持忙信号引起的,则忽略本次错误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硬盘读写异常时,对该硬盘发起软复位的步骤之后, 还包括以下步骤:软复位后,如果在预定时长内,该硬盘的状态寄存器的忙 信号解除,则软复位成功,硬盘恢复正常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硬盘读写异常时,对该硬盘发起软复位的步骤之后, 还包括以下步骤:硬复位后,如果预定时长内,该硬盘的状态寄存器一直保 持忙信号,硬复位超时,则启动报警通知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硬复位后,如果在预定时长内,该硬盘的状态寄存器的 忙信号解除,则重新配置该硬盘的直接存储器访问属性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以下步骤:在预定时长内,如果该硬盘的状态寄存器一直保持忙信号,则启 动报警通知用户;如果该硬盘的状态寄存器的忙信号解除,则硬复位成功, 硬盘恢复正常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在震动环境下 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数字硬盘录像机启动时,在预定时长内,通过电子集成驱动器IDE 总线反复读取硬盘的状态寄存器的值,如果读取的所述状态寄存器的值为 0×50,则判定有硬盘接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通过IDE总线反复读取硬盘的状态寄存器的值的步骤中,如果读 取的所述状态寄存器的值为0×8,则判定没有硬盘接入。
8.一种数字硬盘录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硬盘,其中包括状态寄存器和直接访问存储器;
软复位单元,用于对硬盘发起软复位;
硬复位单元,用于对硬盘发起硬复位;
异常监控单元,用于监控硬盘的状态,检测到硬盘发生读写异常时,控 制所述软复位单元对硬盘发起软复位;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软复位后,判断在预定时长内该硬盘的状态寄存 器是否一直保持忙信号,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硬复位单元对硬盘发起硬复位;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硬复位后,判断在预定时长内该硬盘的状态寄存 器的忙信号是否解除,如果是,则重新配置该硬盘的直接存储器访问属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错误计数单元,用于当所述硬盘访问发生异常时进行错误计数,在进行 错误计数时,如果本次错误计数是由所述硬盘的状态寄存器长时间保持忙信 号引起的,则忽略本次错误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
硬盘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硬盘的接入情况;
数字硬盘录像机启动时,在预定时长内,通过IDE总线反复读取所述 状态寄存器的值,如果读取的所述状态寄存器的值为0×50,所述硬盘检测 单元则判定有硬盘接入;如果读取的所述状态寄存器的值为0×8,所述硬盘 检测单元则判定没有硬盘接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 硬盘录像机是车载数字硬盘录像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16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