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2113.0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史铁花;程绍革;石海亮;吴礼华;孔祥雄;陆家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李聚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承重墙 开洞 临时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设置在砌体承重墙(1)的拟开洞口(2)顶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排钢板凳(4)和钢筋笼(5)形成的钢骨架,以及包裹钢骨架的混凝土浆料(6),所述钢板凳(4)沿拟开洞口(2)顶面间隔设置,所述钢筋笼(5)由纵筋(5.1)和箍筋(5.2)组成,所述纵筋(5.1)贯穿钢板凳(4),并通过箍筋(5.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凳(4)由上钢板(4.1)、下钢板(4.2)和支撑钢管(4.3)焊接而成,其宽度与砌体承重墙(1)的厚度相等,高度为砌体承重墙(1)砖厚度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架比拟开洞口(2)长,其每侧自拟开洞口边缘向外延伸的长度为240mm~360mm。
4.一种采用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解决砌体承重墙后开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确定在砌体承重墙(1)上拟开洞口(2)的位置及大小,并在砌体承重墙(1)上放出拟开洞口(2)的边框线;
步骤二,根据拟开洞口(2)的大小,确定临时托换结构的宽度和高度;
步骤三,在紧贴拟开洞口(2)顶面设置临时托换结构;
步骤四,待临时托换结构的混凝土浆料(6)达到其设计强度后,在砌体承重墙(1)上的放线位置开洞,形成后开洞口(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解决砌体承重墙后开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在紧贴拟开洞口(2)顶面设置临时托换结构的具体步骤为:(A)在拟开洞口(2)的顶面从拟设置临时托换结构的一端掏小洞口(7);(B)制作一个与小洞口(7)大小相等的钢板凳(4),嵌入小洞口(7),并使钢板凳与小洞口(7)上下的砌体承重墙(1)顶紧;(C)在拟设置临时托换结构位置继续间隔掏小洞口(7),相邻两小洞口(7)之间形成洞间墙(8),并依次嵌入钢板凳(4),直至拟设置临时托换结构长度范围都均匀布置了钢板凳(4),并统一核查钢板凳(4)与小洞口(7)上下的砌体承重墙(1)是否完全顶紧;(D)依次将钢板凳(4)之间的洞间墙(8)拆除;(E)在钢板凳钢筋砼过梁范围内绑扎钢筋笼(5),将钢筋笼(5)的纵筋(5.1)穿过钢板凳(4)的内部空间并与其绑扎为一体,所述纵筋(5.1)位于相邻两钢板凳(4)之间部分通过箍筋(5.2)固定;(F)钢筋笼(5)扎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浆料(6),将钢板凳(4)和钢筋笼(5)现浇为一体,形成临时托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解决砌体承重墙后开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小洞口的长度为一块砖长的整数倍,其宽度与砌体承重墙(1)的厚度相等,其高度为砌体承重墙(1)砖厚度的整数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洞口的临时托换体系解决砌体承重墙后开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洞间墙(8)的长度为240mm~4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1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式叶片自缠绕甘蔗脱叶装置
- 下一篇:钢笔型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