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2140.8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葛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B32B27/40;B32B27/18;B32B37/06;B32B37/10;C09D175/04;C09J175/04;C09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3250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水性 合成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消费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天然皮革正是其中一种热点消费品。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世界各国对保护动物的意识加强,天然皮革正在逐年减少,为了能够替代这种天然皮革,合成革被发明出来。
目前国内合成革总需求量达到8亿m2/每年,对高性能、高环保、高品质合成革的需求达到2亿m2/每年,并具有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合成革的发展,消费者对合成革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现有的合成革多数采用溶剂型聚氨酯制成,这种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对人体还是环境的危害都是相当大的,所以在一些发达国家溶剂型合成革已经逐渐被取缔。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开发一种环保且高品质合成革产品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且品质较高的超纤环保阻燃合成革。
为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包括超纤无纺布、覆盖在无纺布上的底层,以及覆盖在底层上的面层,其中,面层包括至少4层由浆料涂刮形成的涂层,各浆料中包括:水性聚氨酯、水、以及水性助剂。
进一步地,上述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面层中包括4层涂层,分别为:粘结层,覆盖在底层的上面,粘结层的浆料按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第一水性聚氨酯树脂80-100份、水10-20份、水性助剂0-5份;第一中间层,覆盖在粘结层的上面,第一中间层的浆料按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80-100份、水20-30份、水性助剂0-5份;第二中间层,覆盖在第一中间层的上面,第二中间层的浆料按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第三水性聚氨酯树脂80-100份、水20-30份、水性助剂0-5份;表面层,覆盖在第二中间层的上面,表面层的浆料按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第四水性聚氨酯树脂80-100份、水30-40份、水性助剂0-5份,
其中,第一聚氨酯树脂是模量为25-35kg/cm2,分子量为0.5×105-0.6×105的聚氨酯树脂;第二聚氨酯树脂是模量为55-65kg/cm2,分子量为0.6×105-0.7×105的聚氨酯树脂;第三聚氨酯树脂是模量为55-65kg/cm2,分子量为0.6×105-0.7×105的聚氨酯树脂;第四聚氨酯树脂是模量为65-75kg/cm2,分子量0.7×105-0.8×105的聚氨酯树脂。
进一步地,上述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中粘结层浆料的粘度为5000-5500CPS;第一中间层浆料的粘度为3000-3500CPS;第二中间层浆料的粘度为2000-2500CPS;表面层浆料的粘度为1000-1500CPS。
进一步地,上述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中水性助剂为水性增稠剂、水性流平剂、水性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上述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中底层中的底层浆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第五水性聚氨酯树脂80-100份、水70-80份、水性助剂0-5份,所述第五聚氨酯树脂是模量为25-35kg/cm2,分子量为0.5×105-0.6×105Mr的聚氨酯树脂。
同时,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无纺布的生产;湿法制坯,将无纺布含浸在底层的底层浆料中,制备底坯;干法贴面,在载体面上依次涂刮表面层浆料形成表面层、涂刮第二中间层浆料形成第二中间层、涂刮第一中间层浆料形成第一中间层、以及涂刮粘结层浆料形成粘结层,生成面层;将面层中的粘结层一侧与底坯贴合、烘干、冷却、玻璃生成超纤环保阻燃合成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