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2345.6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3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暾;郑好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天益生物发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田利琼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谷类 液态 发酵 血脂 功能 红曲 菌丝体 制备 方法 | ||
1.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血脂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菌株:红曲菌菌株为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 YZ1102)、红曲红曲菌(Monascus anka T6611)、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ber YZ1103)、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 YZ1101)中的一种;
(2)生产种培养基的制备:
将步骤1所选取的菌株分别用下列培养基培养:斜面培养基、斜面特制培养基、液态摇瓶培养基。
(3)发酵处理:
将谷类淀粉原料配制而成的发酵培养基,搅拌均匀后泵入发酵罐,加入自来水定容、调整pH值,高温灭菌后冷却至常温,将步骤2中生产的液态摇瓶种接入此培养基,进行液态发酵培养生成红曲菌丝体。
(4)剪切处理:将步骤3中已培养好的红曲菌丝体投入到高速乳化机进行剪切乳化,再经干燥、粉碎,得到所述降血脂红曲菌丝体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斜面培养基的制备为:取麦芽汁10~20Be作为通用培养基,煮沸,按重量比分别按40~70%的量装入试管或茄子瓶,灭菌,冷却,与步骤1中选取的菌株接种,并进行斜面培养基的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斜面特制培养基的制备为:取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的可溶性淀粉5~10%,麦芽糖1~5%,蛋白胨1~5%,琼脂2~3%与水进行混合,煮沸,与步骤1中培养的斜面培养基,分别按重量比40~70%的量装入试管或茄子瓶,灭菌,冷却,接种并进行斜面特制培养基的培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液态摇瓶培养基的制备为:选取淀粉6~15%、磷酸二氢钾0.1~0.3%、硝酸钠0.1~0.3%、硫酸镁0.1~0.3%、蛋白胨0.2~0.5%、酵母膏0.2~0.5%、玉米浆0.2~0.5%与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再用乳酸调节pH值为3.0~5.0,煮沸,形成液态摇瓶培养基,分别按重量40~70%的量装入三角瓶,灭菌,冷却、接种并进行液态摇瓶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液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的谷类淀粉8~20%、硝酸钠0.1~0.3%、蛋白胨0.2~0.5%、酵母膏0.2~0.5%、玉米浆0.2~0.5%与水进行混合形成。所述发酵液处理中pH调整为:使用乳酸调节为3.0~5.0;液态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35℃,通风比为1∶0.3~1.5;发酵罐内压力为0.03~0.07MPa,时间65~8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谷类淀粉原料为籼稻、粳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的淀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灭菌时间为20~30min,所述温度为121~125℃,压力为0.1~0.15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干燥为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所述喷雾干燥温度为:170~220℃;所述真空干燥温度为40~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类液态发酵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还包括有过筛、包装工序,包装得到降血脂功能红曲菌丝体粉末,所述过筛的筛孔大小为80~2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天益生物发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天益生物发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3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