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控制电池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2931.0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龙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控制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及电动飞行器的动力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恒温控制电池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力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能力。目前动力电池组普遍为空气或液体冷却方式,只能为电池组冷却降温,却不能为电池组保温和加温,很难达到电池组的最佳工作温度,无法使电池组的性能发挥到最佳,导致电池组的容量低、寿命短、安全性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294251Y公开了一种带恒温加热装置的蓄电池组外壳,包括壳体,壳体内放置蓄电池组,壳体底部有一恒温加热装置,恒温加热装置包括电热元件与温度开关,电热元件与温度开关串联,并与充电器的充电接头相连,同时在壳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该技术方案只能给蓄电池组进行加热处理,但不能给蓄电池组进行降温处理,当蓄电池组的温度过高时,蓄电池组的性能还是不能发挥到最佳,严重时甚至导致蓄电池组起火自燃,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给电池组加热,又能给电池组降温,使电池组始终处于最佳温度状态的恒温控制电池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控制电池组,包括内箱体及设置于内箱体的电池组,内箱体的开口处装设有箱体上盖,所述内箱体内设置有热交换液体;所述箱体上盖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恒温控制电池组还包括用于给热交换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给热交换液体降温的降温装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内箱体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加热装置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降温装置连通。
其中,所述热交换液体为绝缘的热交换液体。
其中,所述内箱体的外壁和/或箱体上盖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保温层由绝热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箱体上盖设置有加液口,该加液口可拆卸设置有加液开口盖。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热温感器和冷温感器,热温感器和冷温感器均装设于箱体上盖。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热泵和加热器瓶,热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加热器瓶的第一端连通,加热器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加热器瓶内设置有电加热丝。
其中,所述降温装置包括散热器、风机和冷泵,散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管路和冷泵的第一端连通,冷泵的第二端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散热器的旁侧。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内箱体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内箱体的下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箱体上盖开设有导线管,所述电池组的接电导线穿过该导线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温控制电池组,包括内箱体及设置于内箱体的电池组,内箱体的开口处装设有箱体上盖,所述内箱体内设置有热交换液体;所述箱体上盖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恒温控制电池组还包括用于给热交换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给热交换液体降温的降温装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内箱体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加热装置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降温装置连通。本发明针对电池组的电化学特性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提出了一种能给电池组加温、冷却及保温使之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工作的自动恒温控制系统。使电池组不受外界的温度变化的影响,电池组的使用不受地域的影响,在任何温度时都能最大效果的发挥电池组的性能。由于液体的导热性和流动性好效率高,即使在电池短路故障时发出的热量快速散出而不会失火燃烧,提高了电池组的容量,效率寿命和安全性,进步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恒温控制电池组,包括内箱体1及设置于内箱体1的电池组2,内箱体1的开口处装设有箱体上盖3,所述内箱体1内设置有热交换液体;所述箱体上盖3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恒温控制电池组还包括用于给热交换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给热交换液体降温的降温装置、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5,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5分别与内箱体1连通,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5分别与加热装置连通,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5分别与降温装置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龙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龙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