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置式管路输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3056.8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世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世中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B66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置式 管路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置式管路输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车)多节伸缩臂的管路输送系统,属于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伸缩臂式(或伸缩臂+支臂)高空作业平台(车)的作业槽上,设置有整机回转操作装置、行走转向操作装置、工作臂起伏操作装置、工作臂伸缩操作装置、作业槽回转操作装置、紧急停止操作装置、照明装置、各种指示报警装置等,需要将电缆、液压油管等通过管路输送系统输送到作业槽上。为了便于维修,通常将管路输送系统安装在工作臂的侧面。结果设备在工作时,很容易碰到障碍物,使管路输送系统受到损坏。
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810030472.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套筒式拖链机构,特征是:该拖链机构包括拖链、托槽、导管、臂架I、臂架II、臂架III等现有拖链机构中均有的部件,拖链的一头固定于托槽的右端,导管的一头固定在臂架III上,臂架I上安装有导轨,导轨上设有可在其上移动的套管,套管的另一头固定于臂架II上,拖链的另一头穿过套管在固定在导管上,导管的另一头可在套管内移动。当臂架伸出时,原来空悬的拖链段全部落入套管中,可使拖链始终处于受支撑状态。该专利的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悬拖链由于重力引起的变形和产生失效,但结构较为复杂,工作臂的拆卸、维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一种不仅可以减少工作臂伸出时空悬拖链由于重力引起的变形和失效,并且结构简单、且工作臂拆卸维修方便的顶置式管路输送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顶置式管路输送系统包括逐节插套构成可伸缩结构的至少一节臂、二节臂、三节臂;所述三节臂的前端上方固定三段支架,所述三段支架上固定管状输送架的前端;所述二节臂的上方固定二段支架,所述二段支架上固定门形轨道托架的前端;所述一节臂的上方两侧固定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管路通道,所述固定管路通道的前端与拖链的一端连接,所述拖链的另一端与输送架的后端连接;所述输送架的后端插在所述轨道托架内,构成移动副;所述轨道托架的后端装有支撑在固定管路通道上的滚轮;输送管路通过所述两固定管路通道之间,进入所述拖链,再经过所述输送架,由输送架的前端进入作业槽。
这样,实现了输送管路布置在工作臂的顶部,当工作臂伸出时,三节臂带动输送架,输送架带动拖链延伸,其中的输送管路随之自如伸出。本发明的这种布置有效避免了外置式管路输送系统受外部碰撞等因素造成的损坏,且结构简单,工作臂的拆卸、维修更加方便。此外,由于增加了有效的支撑结构,减少空悬拖链由于重力引起的变形以及产生失效,使管路输送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改善了高空作业平台(车)管路输送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车)的顶置式管路输送系统(参见图1~4),其管路输送系统包括一节臂1、二节臂2、三节臂3、二段支架4、三段支架5、轨道托架6、固定管路通道7、输送架8、拖链9、罩10、滚轮11等部件。
一节臂1、二节臂2、三节臂3逐节插套,构成可伸缩结构。三节臂3的前端上方固定三段支架5,三段支架5上固定方管状的输送架8(参见图2、图3)的前端。二节臂2的上方固定二段支架4,二段支架4上固定门形轨道托架6(参见图4)的前端,且二段支架4通过轴承支撑三节臂3的后端,相互之间构成滑动副。一节臂1的上方两侧固定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管状固定管路通道7,固定管路通道7的前端与拖链9的一端连接,拖链9呈C形,另一端与输送架8的后端连接。输送架8的后端插在轨道托架6内,构成移动副。轨道托架6的后端装有支撑在固定管路通道7上的滚轮11,相互之间可以自如滑移。
安装输送系统时,输送管路12从固定管路通道后端的A’点进入两固定管路通道7之间(参见图4),至固定管路通道7前端的B’点进入拖链9,随拖链9到达C’点后,穿入输送架8的后端,最后到达输送架8的前端,进入作业槽等工作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世中,未经马世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烟气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导热油烫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