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相变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3838.1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波;李熹;曾文;谈文虎;朱明高;米力田;施岱艳;刘承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0 | 分类号: | B01D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 |
地址: | 61001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相变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相变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二氧化碳的相变控制多用于二氧化碳的超临态萃取,将液态或者气态二氧化碳增压升温至二氧化碳相变临界点以上。传统的二氧化碳相变控制工艺流程为:2.0MPa液态二氧化碳先通过增压泵升压,再进行加热,将压力、温度控制在相变临界点以上进行萃取,萃取技术主要有两大原理即恒温降压流程和恒压升温流程,萃取完成后二氧化碳通过多级减压阀减压后放空或者循环利用。
现有的二氧化碳相变工艺中,压力通过设定增压泵的出口压力来控制,范围在2~35MPa以内,不能实现0.5~2MPa范围控制,其减压泄放通过多级减压阀的开度控制,操作不当可能在减压阀阀芯口处产生干冰,形成冰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相变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可应用于CO2地面建设试验系统,为保证CO2的不同试验工况提供技术依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氧化碳相变的控制装置,第一阀门和柱塞计量泵并联后与加热器连接;调压阀和第二阀门并联后一端接加热器,另一端接试验装置;在第二阀门和试验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安全阀、压力仪表和温度仪表;第一背压阀和第三阀门串联后一端接试验装置,另一端依次与第二背压阀和缓冲罐串联,在缓冲罐上设置有出口止回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相变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对工况进行判断:
(1)如果是压力范围0.5~2.0Mpa,温度-20~100℃工况,则,
首先设定第二背压阀的压力值,使其为0.5~2.0Mpa范围内的任意值,让上游系统来料液态二氧化碳通过第一阀门进入加热器进行加热,在CO2达到所需温度后,调节调压阀开度使压力达到第二背压阀设定的压力值,然后使CO2进入试验装置,再通过第三阀门进入第二背压阀,经过第二背压阀泄放后的CO2再进入缓冲罐,然后通过缓冲罐的出口止回阀泄放至大气;
(2)如果是压力范围2.0~15Mpa,温度-20~100℃工况,则,
首先设定第二背压阀的压力值,使其为2.0~15Mpa范围内的任意值,让上游系统来料液态CO2通过柱塞计量泵增压后再进入加热器进行加热,在CO2达到所需温度后,使CO2通过第二阀门进入试验装置,然后再通过第三阀门进入第二背压阀,经过第二背压阀泄放后的CO2再进入缓冲罐,然后通过缓冲罐的出口止回阀泄放至大气;
(3)如果是压力范围15~32Mpa,温度-20~100℃工况,则,
首先设定第一背压阀的压力值,使其为15~32Mpa范围内的任意值,再设定第二背压阀的压力值,使其为2.0~15Mpa范围内的任意值,让上游系统来料液态CO2通过柱塞计量泵增压后进入加热器进行加热,到所需温度后使CO2通过第二阀门进入试验装置,然后CO2经第一背压阀泄放后进入第二背压阀,经过第二背压阀泄放后的CO2再进入缓冲罐,然后通过缓冲罐的出口止回阀泄放至大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能将液态CO2在-20~100度、 0.5~32MPa中的任意一点气体或者超临界CO2实现平稳控制;能将最大至0.9m3/h流量的CO2升压至32MPa及100度的上限,轻松实现超临界态和气态中转换,并能安全泄放至大气。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二氧化碳相变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阀门2、柱塞计量泵3、加热器4、调压阀5、第二阀门6、安全阀7、压力仪表8、温度仪表9、试验装置10、第一背压阀11、第三阀门12、第二背压阀13、缓冲罐14、出口止回阀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子泵的橡胶转子生产工艺
- 下一篇:橡胶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