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骨架之雨刷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4286.6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贤;郭宗荣;郑伟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山多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40 | 分类号: | B60S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52351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骨架 雨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骨架的雨刷结构,特别是将传统支架式雨刷(Frame Blade Wiper)及非支架式雨刷(Flat Blade Wiper)的结构相结合而成,其具有更佳的结合强度,除可以满足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进行来回擦拭作动时的强度要求外,更不会在来回擦拭作动过程中发生脱离的缺失。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制造出厂汽车所采用的挡风玻璃雨刷,已发展出新的结构设计,是将传统支架式雨刷(Frame Blade Wiper)及非支架式雨刷(Flat Blade Wiper)的结构相结合而成,即如中国发明专利第201010122198.2号「风档玻璃万用车型清洁装置」所揭露的,其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由一连接座2、两副导流盖3、一主导流盖4、两嵌件5、一中骨件6、一左骨件7及一右骨件8所组成,其中,该连接座2两侧壁的上边缘有对应的两通孔2-1,两通孔间有连接柱2-3将两侧壁连接成一体,侧壁下端内壁上有两凸扣2-2,将雨刮臂接头1上的圆弧形开口1-1或1-2与连接座2上的连接柱2-3连接成可转动的一体,而该连接座2与钩式和插式雨刮臂连接(如图1所示);该副导流盖3两端内壁上有相对应的限位槽3-1和凸柱3-3,下端面上有卡扣3-2:该主导流盖4两端内壁上有对称的嵌槽4-6,嵌槽的底面上有通孔4-7,中间有大通孔,大通孔两边的内壁上有搁槽4-1,大通孔的两侧壁处有缺口4-2,镶嵌连接座2,缺口4-2形状与所嵌连接座2的形状相匹配,两侧壁的下端有向内高起的平面,平面上有两矩形孔4-3,另缺口4-2的四角上分别有弧形的加强块4-5,可强化缺口4-2处的强度;该嵌件5顶部有定位块5-1和高起的嵌块5-2,两侧内壁上有与中骨件6上通孔6-1连接的转柱5-3,嵌件5夹持在中骨件6上,用其上的转柱5-3嵌入到中骨件6上的通孔6-1内,连接成可绕转柱转动的整体(如图1及图2所示);该中骨件6的中央设有通孔6-1,可供卡扣入嵌件5的转柱5-3内,并在靠近两末端位置上各穿设有一铆钉孔,再以铆钉与左、右骨件7、8相连接成可转动的 整体;该左、右骨件7、8的两端为有开口的通孔搁架7-1、8-1,可在两钢条9分别插入橡胶条9-1上端两侧壁的凹槽内固定后,再将橡胶条9-1嵌入夹持件上的各通孔搁架7-1、8-1中。
如图3及图4所示,组合时是利用嵌件5上的嵌块5-2,分别插入主导流盖4两端嵌槽4-6底面上的通孔4-7内,并用定位块5-1限位和进行操作,这样两组夹持件就将三段主、副导流盖4、3连接成整体。
然而,上述中国发明专利第201010122198.2号却存在诸多缺失如下:
1、如图4及图2-a所示,当雨刷臂接头1与雨刷臂连接后,并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进行来回擦拭作动时,该中骨件6也会同步受力来回作动,因此,嵌件5的定位块5-1和嵌块5-2便会随着中骨件6的来回交替作动下,不断地承受向左或向右的作用力(如第二图-a中的箭头所示),由于定位块5-1及嵌块5-2的两侧边与嵌件5的本体之间存有空隙δ,在来回多次受到向左或向右交替的作用力下,便会发生断裂的结果,并使嵌块5-2从嵌槽4-6的通孔4-7内脱落,进而导致中骨件6与主导流盖4两者发生相互脱离的严重后果,显然,这是因该嵌件5的嵌块5-2与主导流盖4的嵌槽4-6两者间的相互嵌合方式设计不良所致。
2、又如图1所示,因副导流盖3与中骨件6的连结固定方式,是由两个凸柱3-3卡扣入通孔6-1旁的两个穿孔6-2来达成,当中骨件6随着主导流盖4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来回作动时,该副导流盖3也会同步承受风的阻力,而对两个凸柱3-3与两个穿孔6-2之间造成剪力作用,故仅仅依靠两个凸柱3-3与两个穿孔6-2之间的支撑强度,根本无法承受风阻对副导流盖3的施力强度,只要风吹的强度变大,便会很快地使该副导流盖3与该中骨件6两者产生相互脱离的严重后果,显然地,这也是因该副导流盖3的凸柱3-3与中骨件6的穿孔6-2两者间的相互连接结构方式设计不良所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山多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山多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他米巴罗汀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离心桩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