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弹簧型低频压电俘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4398.1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1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洪平;杨嘉实;胡元太;陈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弹簧 低频 压电 俘能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俘能器,具体是一种可以将低频环境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的低频压电俘能器。
背景技术
微电子器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需要一定的能量,传统供能方式是携带电池供能。但电池供能存在服役周期短、更换困难,质量/能量之比(质能比)高等弊端,不能满足现代微电子器件更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所以,寻求新的更有效的供能方法是现代传感技术向更微型化、更集成电路化、且具有自动校准、无线操纵、人机相容等更多现代功能的关键技术。
鉴于微电子器件工作时所需的功率(或能耗)并不大,而在微电子器件的工作环境中又普遍存在着振动或噪音等能量,因此可以直接从环境中提取能量来保证器件的工作,即通过将环境中的振动或噪音等能量转换成电能供给微电子器件工作。这种可无线俘获能量的装置称为俘能器(power harvesters),它由俘能元件(harvesting element)和储能元件(energy storage element)两大部分构成。压电材料因具有明显高的俘能效率而被广泛用作俘能元件。工程中常见的压电俘能器结构为梁、板、壳型,其中,双层梁型最为常用。但是,环境噪音或振动的频率经常较低,在振动的低频段蕴藏的能量更为丰富,为了使得俘能器性能工作在最优状态,应该设计俘能元件的固有频率与环境振动或噪音的驱动频率相接近,这就要求梁型俘能元件的长厚比和/或自由端悬挂的集中质量非常大。若按直梁型结构来设计俘能器将导致梁的轴向尺寸较大,稳定性也不好,不能满足现代微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发展需要。
ZL200520051980.4公开了一种俘能器,其采用的是螺旋状曲梁结构,即用螺旋状双层压电片叠合而成,适用于在螺旋面内的环境振动激励下工作,压电材料通过弯曲或拉伸振动模态将机械振动能转换成电能。但是,这种俘能器尺寸相对较大,而且频率相对较高、较低的频率段俘能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螺旋弹簧型低频压电俘能器,克服目前俘能器尺寸较大、频率高低频段俘能效率低等缺点。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旋弹簧型低频压电俘能器,包括俘能元件,该俘能元件由带电极的压电管构成,所述压电管呈螺旋弹簧形状,正电极和负电极呈螺旋状间隔镶嵌于压电管上,并分别与耗能元件或能量储存单元导线连接,俘能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环境振动源和集中质量块振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压电管呈圆柱螺旋弹簧型、圆锥弹簧型、面内螺旋型或其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施加正负电压极化压电管的正负极化电极作为俘能工作的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以一定的螺旋升角镶嵌于压电管管壁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俘能元件一端(称为I端)与环境振动源相连,另一端(称为II端)与集中质量块振子相连。I端和II端的上下位置可以互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通过改变所述振子的质量大小,调节俘能结构系统的固有频率,以适应环境振动源频率的变化。
本发明适用于与螺旋面垂直方向的环境振动,其俘能元件则是通过扭转模态将机械振动能转换成电能,因此能更高效的从低频环境振动中俘能。本发明与现有的压电俘能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能在更低频率段获得较好的俘能效果;功率密度更大,更利于微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极镶嵌及极化方向分布图
图2为螺旋弹簧型压电俘能器三维示意图,其中2(a)为圆柱弹簧型,2(b)面内螺旋型,2(c)为圆锥弹簧型;
图3为两种结构型式压电俘能器的输出功率密度示意图;
图4为不同外电路阻抗下,圆柱弹簧型压电俘能器输出功率随外激励频率的变化;
图5为共振频率附近,圆柱弹簧型压电俘能器输出功率随外内阻抗比Z/(iZ0)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螺旋弹簧型低频压电俘能器,俘能结构系统和电路系统。俘能结构系统由俘能元件和集中质量块振子构成。该俘能元件由带正负电极的压电管1构成。电路系统包括调节电路和耗能元件,或储能电路和能量储存单元。
压电管1呈螺旋弹簧形状,如圆柱形、圆锥形或面内螺旋形,或为上述的串接组合形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或组合形状。
压电管1上分别镶嵌有正电极2和负电极3,镶嵌形态可以为螺旋形,即以一定的螺旋升角镶嵌于压电管1内,且正负电极间隔镶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