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5250.X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坤;段瑞敏;戴键;伍剑;林金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D7/00 | 分类号: | H03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微波 信号 全光下 变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光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未来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射频系统将逐渐实现高频化和宽带化,这都对后续模数转换和数字处理单元提出了挑战。为了突破电子器件的发展瓶颈,必须引入微波下变频技术,在中低频段进行模数转换和数字处理,这将极大地降低后续处理难度以及对电子器件的带宽要求。目前传统的微波下变频技术,需要采用多级变换,使用的元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并且系统的变频损耗较大,相位噪声和非线性失真严重,存在本振泄漏。相比于传统的微波下变频技术,微波光子下变频系统由于引入了强大的光子技术作为辅助,具有诸多优点,比如,结构简单、带宽高、体积小、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可以有效的克服传统电子器件的弊端。因此,采用微波光子技术实现频率直接下变换在未来的微波通信系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基于串联强度调制器的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链路结构图。本振信号通过第一强度调制器30’调制到光载波上,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二强度调制器40’加载到光载波上,最后通过探测器50’拍频得到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
上述微波光子下变频结构简单,射频信号和本振的输入端口分离,具有极高的隔离度。然而,调制器的级联使得链路的损耗较大,增益受限,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较弱,降低了变频系统的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稳定可靠,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并且能够实现高频微波信号的直接高效下变频的全光下变频系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系统,实现高频微波信号的直接高效下变频。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平行强度调制器的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系统,包括:
光源,用于产生任意偏振态的光载波;
双平行强度调制器,为双路射频输入模式,包括两个射频输入端口,用于将高频微波信号和本振信号分别从所述两个射频输入端口输入,同时加载到光载波上,并且将两路光信号调制耦合后从一个端口输出;
偏振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光源与双平行强度调制器之间,用于将光源输出的光载波的偏振态调整为与双平行强度调制器的主轴一致;以及
低频探测器,与所述双平行强度调制器连接,用于将调制器输出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将高频微波信号差拍到所需的中低频段,实现微波信号的全光下变频,同时滤除掉高频干扰信号。
优选地,所述双平行强度调制器还包括三个直流偏置端通过改变第一和第二直流偏置端分别调节所述两路光信号的增益和线性度,通过改变第三直流偏置端控制两路光信号的耦合方式并调节增益。
优选地,所述光源为连续激光源。
(三)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为了实现高频微波信号单级直接下变频设计的,核心器件为双平行强度调制器,使用本发明设计结构,原理上可以将任意频段的微波信号直接下变频到所需要的中低频段。所需下变频的微波信号的频段仅受调制器、探测器以及其它微波器件的工作频率范围限制。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高频微波信号的单级直接下变频。
2.调制器的偏置点可以根据系统需要任意设定,改变第一、第二直流偏置,可以调节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系统的增益和线性度,改变第三直流偏置,可以控制上下两路信号的耦合方式,调节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系统的增益,优化系统性能,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使得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3.使用商用双平行强度调制器实现高频微波信号下变频到中低频段,该混频系统高度集成,稳定可靠,避免了分立强度调制器方案带来的弊端。
4.使用的双平行强度调制器为双路射频输入模式,高频微波信号和本振信号可通过两个射频输入端口加载到光载波上,实现了极高的隔离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基于分立串联强度调制器的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链路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集成双平行强度调制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高频微波信号全光下变频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52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上下文中保存和恢复协作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胎盘钙化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