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提水的流水孵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9391.9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1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闵宽洪;陈家长;朱健;孟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提水 流水 孵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提水的流水孵化装置,属于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类人工繁殖是指根据自然繁殖习性,在人为条件下控制鱼类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的方法。鱼类人工繁殖可稳定而大量地提供养殖用种苗,为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鱼类人工繁殖是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在鱼类人工繁殖的孵化设备方面,“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形成的一套孵化设备成为我国鱼类人工繁殖史上的里程碑。
多年以来,各种小型、大型的孵化桶、孵化环道不断更新发展。现在被广泛采用的孵化设备的结构形式是在孵化桶底部直接连接水泵进水,上端罩网罩溢水。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该孵化设备由于受水压的影响,水流的流速难以控制,也容易造成溶解氧不足而导致孵化率低下的弊端。尽管后来有采用气石等充氧的措施增加了溶解氧,但在整个孵化设备内仍存在充氧不足的死角。鉴于目前鱼苗孵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有必要更新技术和研制新型设施,以便更好地促进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蓬勃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简便易行、鱼苗孵化率高的气提水的流水孵化装置,该孵化装置不但适宜沉性卵孵化,也适宜半浮性和产粘性卵鱼类的脱粘卵孵化,在孵化规模上不受限制,特别适合于家系选育等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小型孵化。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提水的流水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桶,在孵化桶的底部设有进水口,在孵化桶的顶部边沿装有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孵化装置还包括第一直角弯管、第二直角弯管和充气管;所述第一直角弯管包括第一竖管段和第一横管段,第一横管段末端与孵化桶底部的进水口通过连接头相连通,第一直角弯管与孵化桶构成一个U形管路,第一竖管段上端的高度高于孵化桶顶部边沿的高度;所述第二直角弯管包括第二竖管段和第二横管段,第二竖管段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第二横管段末端与三通接头的侧接头相连通,三通接头的下接头与第一竖管段上端相连通,三通接头的上接头与大气相通;所述充气管从第二直角弯管的弯折处向下插入第二竖管段内一定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孵化桶的底部为锥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竖管段的下端设为斜截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直角弯管主要由顺次连接的落水管、第一连接头和下连接管组成,落水管与第一连接头的一端构成所述的第一竖管段,下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头的另一端构成所述的第一横管段;所述第二直角弯管主要由顺次连接的提水管、第二连接头和上连接管组成,提水管与第二连接头的一端构成所述的第二竖管段,上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头的另一端构成所述的第二横管段,所述第二连接头上开一贯穿孔,充气管从该贯穿孔插入提水管内,贯穿孔直径与充气管外径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头为三通接头,其下接头与第二竖管段上端连接,其侧接头与第二横管段连接,其上接头用一个盖子封住,在盖子的中心开设有所述的贯穿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管下端与第二竖管段下端口最高位置的垂直距离为5~1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直角弯管、第二直角弯管和充气管可采用塑料、铝管或不锈钢管制成。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充入气体,依靠气体来带动水体流动,水体中溶解氧十分充足,从而保证孵化桶中有源源不断的充氧水从底部进入孵化桶;这种方式即保证了水体的充分流动性,又兼顾了水体溶解氧的供应,避免了孵化“死角”的出现,且装置制作简便、易行,适应于不同规模的人工繁殖;本发明简便易行、鱼苗孵化率高,不但适宜沉性卵孵化,也适宜半浮性和产粘性卵鱼类的脱粘卵孵化,在孵化规模上不受限制,特别适合于家系选育等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小型孵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气提水的流水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93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柜式蝇虫诱捕器
- 下一篇:一种用脱水污泥酵制园林营养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