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3-氨基-4-甲基吡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9922.4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徐胜广;刘春萍;刘希光;孙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73 | 分类号: | C07D213/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氨基 甲基 吡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3-氨基-4-甲基吡啶的新的合成方法,具体来说是以2-氯-3-氨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制备3-氨基-4-甲基吡啶的生产工艺和相应的各项工艺条件。
背景技术
3-氨基-4-甲基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在医药、农药、兽药的合成和研发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现有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有如下的方法:
(1)以3-硝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钯碳催化氢化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产率在97-100%,收率很高,但原料3-硝基-4-甲基吡啶不易得,在吡啶环上3-位硝化非常困难且产率不高,反应条件苛刻,限制了工业化生产。(EP1428824,2004;Quinn J.F.,Bryant C.E.,Golden K.C.,Gregg B.T.Tetrahedron Letters,2010,51(5):786-789.;Bakke J.M.,Riha J.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2001,38(1):99-104.;US2002193596,2002)。或者以3-硝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经二氯化锡或盐酸和铁粉还原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此法除了原料不易得外,污染也较严重,有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废渣污染,只适合实验室的小规模制备。(Bojarska-Dahlig.Roczniki Chemii,1956,30:475,479;Chem.Abstr.,1957,14722;Achremowicz,Skrowaczewska.Roczniki Chemii,1965,39:1417,1419;Chem.Abstr.,64:17530.)。
(2)以2-羟基-3-硝基-4-甲基吡啶或2-羟基-4-甲基-5-硝基吡啶为原料,先经磷酰氯氯化合成2-氯-3-硝基-4-甲基吡啶或2-氯-4-甲基-5-硝基吡啶,再在钯碳催化氢化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此种方法虽然最有催化氢化产率较高,在96-100%,但原料不易得,限制了工业化生产。(US200219388,2002;US5733912,1998;Roe,Seligman.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55,20:1729,1731.)。
(3)以4-甲基吡啶-3-甲酰胺为原料,经Hoffman降解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产率76%左右,收率较低,原料价格昂贵,不利于工业化生产。(Grozinger K.G.,Fuchs V.,Hargrave K.D.,Mauldin S.,Vitous J.,et al.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1995,32(1):259-264;US5668287,1997)。
(4)以2,6-二氯-3-氨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经钯碳催化氢化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产率91%,产率不高,原料需要经过4步反应才能制备,路线长,副反应多,成本较高。(Grozinger K.G.,Fuchs V.,Hargrave K.D.,Mauldin S.,Vitous J.,et al.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1995,32(1):259-264)。
(5)以2-溴-3-硝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经5%钯碳催化氢化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原料不易得,且由2-溴3-硝基-4-甲基吡啶和2-溴-5-硝基吡啶的混合产物中分离得到,产率很低,成本较高。(US5300478,1994)。
(6)以2-氨基-4-甲基-5-硝基吡啶或2-氨基-3-硝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经钯碳催化氢化合成3-氨基-4-甲基吡啶,原料不易得,且制备原料硝化时会同时生成3-位和5-位的同分异构体,产率不高,最终催化氢化产率也只有50%左右,不适合工业化生产。(Smolyar N.N.,Yutilov Y.M.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9,45(1):115-118;Zhurnal Organicheskoi Khimii,2009,45(1):120-123.;Roe,Seligman.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55,20:1729,17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9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