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0262.1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张绍林;岑继东;王迎佳;于卫东;夏伯乾;周世杰;程建民;岑少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19/02 | 分类号: | B23B19/02;B23Q1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独立 供油 高速 轴承 转子 系统 | ||
1.一种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主轴中间的限位凸台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内外膜独立供油的径推浮环轴承,主轴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安装有为对应的径推浮环轴承供油的内膜供油装置;所述径推浮环轴承包括内轴瓦、浮环和外轴瓦,内轴瓦与浮环之间形成径向内膜和轴向内膜,浮环与外轴瓦之间形成径向外膜和轴向外膜;外轴瓦外侧的支撑外套筒上设置有轴向外膜进油孔,并在外轴瓦上设置有轴向外膜节油器;外轴瓦顶台上设置有径向外膜进油孔,并在径向外膜进油口设置径向外膜节油器;所述主轴的左边和右边的轴心上设置有轴向孔槽,该轴向孔槽上与主轴上径向孔槽连通,该径向孔槽与所述内膜供油装置的进油孔连通;所述轴向孔槽在径推浮环轴承处设置有径向进油孔,该径向进油孔分两路,一路沿径向为径向内膜供油,另一路沿轴向为轴向内膜供油,并在各供油的出油口上设置节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内膜供油装置包括外套筒和集油环套筒,外套筒通过两端滚动轴承安装在主轴上,集油环套筒位于外套筒内侧,外套筒上安装的进油管与集油环套筒上设置有径向进油孔连通,该径向进油孔与集油环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集油环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在集油环套筒内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环形的凹槽,各环形凹槽内分别套装有集油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主轴的外出套装有套筒,该套筒与主轴之间设置有径向间隙,该径向间隙与进油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径推浮环轴承的支撑外套筒上安装有测压表,该测压表的测压管与轴向外膜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内膜供油装置的外套筒上安装有测压表,该测压表与集油环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径推浮环轴承上还设置冷却机构,主轴中部的限位凸台两侧分别密封,该限位凸台与支撑外套筒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腔,该冷却机构是在支撑外套筒外侧设置有辅助套筒,并在该辅助套筒的上、下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在所述支撑外套筒上设置有对应的径向进水口,上设置径向进水口与环形密封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径推浮环轴承的支撑外筒与外轴瓦的轴向对接面与所述径向外膜和径向内膜之间设置有连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内油膜节流采用圆台缝隙或小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其特征是:径向内膜和径向外膜采用多个油腔结构,每个油腔都设置有深腔和浅腔,进油孔与深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02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基色印刷纸
- 下一篇:一种从桑白皮中提取桑根酮D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