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小麦Tabasco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1521.2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蔡士宾;蒋彦婕;高海东;吴纪中;张巧凤;颜伟;朱芳芳;吴小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素卿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tabasco 白粉病 基因 紧密 连锁 分子 标记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小麦Tabasco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真菌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叶部病害。在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产生危害,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白粉病菌除掠夺小麦植株的养分外,菌丝层覆盖麦株表面,使麦株呼吸作用增高,蒸腾作用加强,光合作用效能降低,碳水化合物积累和输送减少。小麦白粉病过去仅在具有充沛雨量的海洋性和半大陆性气候环境的小麦种植区流行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Bennett,1984,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wheat:a review of its use in agriculture and breeding programmes,Plant Pathology33,279~300)。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小麦矮秆、半矮秆品种的推广,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在世界主要麦区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成为影响和限制小麦稳产和高产的一大障碍(王心宇等,2000,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RAPD标记,遗传学报27,1072~1079)。据统计,小麦白粉病引起的产量损失一般为5~10%,严重发生时可高达50%,甚至绝产。1990年和1991年在我国全国大流行,两年的发生面积均超过1200万hm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8年数据)。1990年白粉病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4.39亿kg(金善宝,1996,中国小麦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引起这两次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携带Pm8的1B/1R易位系小麦品种丧失抗性(施爱农等,1998,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的选育及其抗性基因分析,植物病理学报25,218~222)。因此,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仍然十分重要。
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被公认为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途径(Qiu等,2005,Microsatellite mapping of a Triticum urartu Tum.derived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transferred to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11,1524~1531)。其一方面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选育抗病品种的关键是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挖掘、研究和合理利用(杨作民等,1994,小麦抗病育种的战略问题——小麦对锈病、白粉病第二线抗源的建立和应用,作物学报20,385~394)。目前,所发掘鉴定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较多,其中质量抗性占大部分。但由于小麦白粉病菌具有群体大、适应范围广、生理小种多且毒力变异快等特点,加之大面积推广单一的抗病品种,使得大部分抗性基因已被新的生理小种所克服而丧失抗性。为此,寻找抗病新种质,发掘新基因,培育含有新的抗病基因的新品种,则可以应对生产上毒性较强而普遍流行的小种。此外,合理布局抗病基因和抗病品种,将多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一个品种中去,拓宽抗谱和提高耐持久性,也是延缓品种抗性丧失,防治病害大面积流行的重要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15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