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氨基功能化的稀土掺杂氟化镧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2526.7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元;涂大涛;刘丽琴;刘永升;朱浩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85 | 分类号: | C09K11/85;G01N21/64;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氨基 功能 稀土 掺杂 氟化 纳米 荧光 标记 材料 方法 | ||
1.一种合成氨基功能化的稀土掺杂氟化镧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磷酸乙醇胺溶于蒸馏水中并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接着向其中加入氟化钠,搅拌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另将稀土硝酸盐溶于蒸馏水后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在30-90℃保温并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往该溶液中加入丙酮使纳米晶沉淀,并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即可得到氨基化的稀土掺杂氟化镧纳米晶。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掺杂氟化镧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磷酸乙醇胺为表面活性剂,既可控制纳米晶大小,又可实现其表面的氨基功能化。
3.一种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氟化镧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物的加入摩尔量比例:
硝酸镧:1份;
氟化钠:3~6份;
磷酸乙醇胺:0.1~5份。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所得到的稀土掺杂氟化镧纳米晶,其组分为:xLn3+-(1-x)LaF3,其中Ln3+=Ce3+、Yb3+、Er3+、Tm3+、Ho3+、Eu3+、Gd3+、Tb3+、Dy3+、Sm3+、Nd3+、Pr3+,x=0-50 mol%。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得到氨基化的稀土掺杂氟化镧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生物标记和检测,制备所得的稀土掺杂氟化镧纳米晶利用其表面的氨基与生物分子进行连接,同时可通过纳米晶内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实现特定的发光,来对这一生物连接进行检测,应用于荧光生物标记等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25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