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2692.7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1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任沁新;王继生;戚天明;郝兵;崔郎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00 | 分类号: | C10L5/00;C10L9/00;F26B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煤 破碎 干燥 一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炭高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
背景技术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我国褐煤探明储量为1303亿吨,占我国煤炭储量的1/3,储量巨大。且褐煤一般埋藏深度浅,可采煤层厚,开采成本低,大多适宜露天开采。但是,因为褐煤热值低(一般在2700-3600Kcal/kg之间),水分高(全水分在26-40%之间),毛煤松软,孔隙率大,易碎裂,易风化、氧化,燃点低,外运困难。内蒙褐煤储量占全国的77%,由于内蒙严重缺水,不可能大量发展坑口电站,所产褐煤必需外运,且由于远距离运输不经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褐煤进行破碎后脱水干燥,进而再进行运输。
目前国、内外,褐煤的破碎和干燥设备均为各自独立的设备,褐煤的破碎一般采用锤破等;褐煤的干燥设备种类较多,有滚筒干燥、振动混流干燥、流化床干燥等。工艺流程一般将破碎后的高水分褐煤经过筛分,满足干燥要求的通过皮带输送至干燥器进行干燥,不能满足干燥要求的大颗粒,则通过返料系统进入破碎机进行再次破碎。在工艺中,针对褐煤的细破,需要专门建立相应的破碎设备,破碎后的褐煤需要采用皮带或斗提再运至干燥器。这些设备占地大,投资高,流程复杂。现阶段,国、内外还没有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集为一体的褐煤提质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该设备实现了粉碎和干燥的工艺组合,大大减少了褐煤提质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了设备成本,干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包括底座、炉体、布料盘、破碎辊、换热板和驱动装置,炉体安装在底座的上部,底座上设置有与炉体内腔相通的高速热气入口,炉体上部设置有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炉体内设置有换热板、进料管和堆积仓,换热板为中空的板状结构,所述换热板分别连接设置在炉体壳壁上的进气管群和出气管群,进料管一端与物料入口相对应,另一端与堆积仓相通,堆积仓底端与布料盘接触,布料盘上方设置有破碎辊,破碎辊与布料盘之间有间隙,布料盘安装在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位于底座内。
所述的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其换热板上设置有换热板支撑。
所述的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其换热板倾斜设置。
所述的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其换热板的倾斜角度通过换热支撑调整其倾斜角度。
所述的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其堆积仓与炉体壳壁之间设置有堆积仓支撑。
所述的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其进料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料管支撑
所述的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其破碎辊至少为2个,且在布料盘上对称布置。
所述的集褐煤的破碎和干燥为一体的提质装置,其堆积仓呈沙漏型结构。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
1、装置占地面积小。原有褐煤的破碎和干燥设备,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就分别需要占有很大的场地,并且将破碎后的物料输送至干燥器的过程中需要其他的工作设备以及占用相应的场地。该集成式褐煤高效提质装置,只需要占有原有干燥部分场地,场地占有率不足传统工艺布置的1/5。
2、设备成本低。集成式褐煤高效提质装置节省了破碎后物料输送至干燥设备过程中的输送设备,相比较传统的破碎和干燥工艺设备,其成本降低了1/2以上。
3、结构简单效率高。集成式褐煤高效提质装置可以通过对换热板(管)数量的控制,来控制其换热面积;通过对布料盘和破碎辊之间的间隙调整,满足其破碎后物料的颗粒粒度要求。
4、进料褐煤粒度的适用范围较大。由于采用辊压破碎,其进料褐煤的粒度能够根据破碎辊的直径而选用不同大小的,最大进料粒度可达到200mm。
5、出料褐煤的粒度可以调整。出料褐煤粒度可通过调整液压油缸或弹簧来调整破碎辊与布料盘之间的间隙和破碎辊的破碎力,进而来改变破碎后物料的粒度,另外,通过调整高速热气的风速、换热板的角度,来进一步控制干燥后物料的粒度范围,干燥后物料粒度可以在0~10mm之间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H—H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K向局部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2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机板电源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含有微粉硅胶的生物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