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3000.0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毛明明;高振强;刘永启;刘瑞祥;尤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瓦斯 叶片 旋流式 稀释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乏风瓦斯氧化装置的供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乏风瓦斯氧化装置的抽采瓦斯、乏风瓦斯或空气的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属于超低浓度甲烷热逆流氧化和低密度能量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范围内采煤每年释放的甲烷量约49Mt,约占全球范围内甲烷排放总量的9%左右。甲烷在大气中的浓度是各温室气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因其强烈的温室效应,甲烷的排放必须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每年抽采瓦斯约为50多亿立方米。其中利用的抽采瓦斯仅占1/4~1/3,其余都处于排空状态。特别是浓度低于8%的低浓度抽采瓦斯无法进行民用或发电利用,只有排空。这些被排入到大气中的甲烷不仅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极大地浪费了能源。
煤矿乏风热逆流氧化装置是对超低浓度甲烷进行利用的先进技术,可以将抽采瓦斯与空气或者煤矿乏风瓦斯混合稀释后送入氧化装置内进行氧化利用。为了保证煤矿乏风瓦斯氧化装置安全运行,要求进入氧化装置氧化床的瓦斯气体浓度要远远低于瓦斯的爆炸极限,一般来说要小于1.5%,不能出现局部过浓现象。叶片旋流式混合器是该氧化装置中保证抽采瓦斯与空气或者煤矿乏风瓦斯混合均匀性的关键部件,可以配制出甲烷浓度为0.3%~1.2%的混合气,其性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甲烷的转化率、装置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在专利“氧化装置瓦斯气掺混进气系统”(CN200920025062.2)中,瓦斯混合器的主管和副管设计比较复杂,而且高浓度的瓦斯气体360°范围内从很细的副管进入瓦斯进气主管,增加了高浓度瓦斯与壁面摩擦发生爆炸的危险。在专利“煤矿抽采瓦斯与乏风瓦斯的混合器”(CN 201010274136.3)中,混合器的结构复杂而且其均布小孔的瓦斯引射管的圆锥尾管会带来很大的流动阻力,增加输运瓦斯的能耗。除此之外,目前还未见有结构和性能都比较完善的瓦斯稀释混合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弥补现有煤矿乏风瓦斯氧化装置供气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抽采瓦斯、乏风瓦斯或空气均匀混合,并且降低到安全的浓度的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包括管状的壳体和瓦斯引射管,瓦斯引射管包括入口管和安装在入口管出口端的扩张管,其中入口管为90°弯管、入口端设置在壳体外,入口管靠近入口端的直管段垂直穿入壳体内、靠近出口端的直管段水平设置在壳体内,与扩张管相连并且朝向壳体的出口端,其特征在于:增设内偏转叶片、外偏转叶片和导流锥,导流锥为锥体结构,位于扩张管内、尖头背向扩张管的出口端,入口管靠近出口端的直管段、扩张管和导流锥的轴线位于壳体的轴心,内偏转叶片安装于扩张管内壁与导流锥外壁围成的空腔里,外偏转叶片安装在扩张管外壁与壳体内壁围成的空腔里。
所述的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壳体和入口管的管径不变,扩张管采用内径渐大的变径管,扩张管的扩张角度在30°到90°之间,扩张管的出口端截面积在壳体截面积的50%-80%之间。
所述的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入口管的弯头至扩张管出口端之间的轴向距离不小于入口管管径的6倍。
所述的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扩张管的出口端与壳体出口端之间的轴向距离不低于壳体管径的2倍。
所述的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内偏转叶片和外偏转叶片的偏转方向相同,内偏转叶片根部固定在导流锥外壁,顶部固定在扩张管内壁,外偏转叶片根部固定在扩张管外壁,顶部固定在壳体内壁。
所述的抽采瓦斯叶片旋流式稀释混合器,壳体与上游和下游管道焊接,入口气体为空气或乏风瓦斯;入口管入口端与上游管道焊接,入口气体为抽采瓦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
1、内、外偏转叶片使扩张管出口内侧的高浓度瓦斯和外侧的空气或煤矿乏风气体有同向的切向旋流速度,切向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有助于将中心区的高浓度瓦斯向周边输运,使内侧的抽采瓦斯和外侧的空气或煤矿乏风气体在很短的时间和距离内达到混合均匀。
2.本混合器可安装于引风机的入口管路,利用管路负压抽吸抽采瓦斯,同时扩张管使得管内和管外的气体流速拉开差距,管外的空气或煤矿乏风气体流速比管内的抽采瓦斯流速高,对管内的抽采瓦斯具有引射作用,减少抽采瓦斯的输送功耗,降低了煤矿井下通风系统改造的成本。
3、抽采瓦斯从管路中心引入,空气或乏风瓦斯从管路外围引入,在混合均匀之前壁面附近的瓦斯浓度很低,避免了局部高浓度瓦斯气体与壁面摩擦爆炸的危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3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机车节能减排处理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避震器快速夹爪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