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强化的耐热钛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3172.8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肖旅;吕维洁;覃继宁;张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强化 耐热 钛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的钛合金,具体是颗粒强化的耐热钛合金。
背景技术
耐热钛合金主要用于航天、航空等材料服役温度较高的领域。例如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苛刻,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室温性能、高温强度、蠕变抗力、热稳定性、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等的匹配。目前,比较成熟的耐热钛合金如IMI834(英国)、Ti-1100(美国)、BT36(俄罗斯)等已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我国在此方面也颇有建树,研制了600℃使用的Ti60、Ti600以及阻燃钛合金Ti40。然而,与国外获得实际应用的耐热钛合金比较,国内耐热钛合金综合性能与国外尚存在差距,并不能满足国家航天、航空领域的需求。
经文献检索发现,徐国栋等人在《稀有金属》,2008年12月,774-780,撰文“高温钛合金的发展和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耐热钛合金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从合金体系来说,Ti-Al-Sn-Zr-Mo-Si系近α钛合金在高温钛合金中占主导地位;Si元素几乎是高温钛合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Nb、Y、Ce、Nd等稀土元素可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依靠多合金化的发展思路使得钛合金的耐热温度难以进一步提高。此外,高温钛合金几个关键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要求通常是矛盾的,这也是限制耐热钛合金向更高温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专利检索发现,吕维洁等人在ZL200710042304.4,2009年2月授权,发明了一种复合强化耐热钛合金,通过在钛合金熔炼过程中添加镧的硼化物,制备含有TiB和镧氧化物强化相的钛合金,该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蠕变、热稳定性等综合性能。然而在实施中发现,该合金虽然性能优异,但对工艺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特别是其热加工、热处理工艺窗口较窄,材料性能对工艺参数过于敏感,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工程化应用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颗粒强化耐热钛合金。该钛合金在600℃拥有非常好的耐热性能,易于热加工,且熔体充型流动性良好,可以铸造成型。采用真空自耗熔炼技术,制备含有TiB和TiC增强相的钛合金母合金锭,并通过热加工或铸造方法制造出所需的零件。合金中C元素比一般耐热钛合金高,其热加工和热处理的工艺窗口均较宽。本发明的耐热钛合金使用温度可达600-650℃。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Al 4%-7%;Sn 3%-6%;Zr 3%-6%;Mo 0.6%-1.5%;Nb 0.5%-1.5%;Si 0.1%-0.5%;B 0.1%-1.1%;C 0.03%-0.3%;Ti为余量。
所述的Al,其优选范围是:5%-6.5%;所述的Sn,其优选范围是:4%-5%;所述的Zr,其优选范围是:4%-5%;所述的Mo,其优选范围是:0.8%-1.2%;所述的Nb,其优选范围是:0.7%-1.2%;所述的Si,其优选范围是:0.2%-0.4%;所述的B,其优选范围是:0.2%-0.7%;所述的C,其优选范围是:0.06%-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钛合金在600-650℃下仍然保持有良好的高温强度、抗蠕变、热稳定等综合性能,热加工工艺窗口宽,熔体充型流动性良好,可铸造成型,变形件和铸件的热处理工艺窗口宽。本发明的钛合金,为新一代发动机提供理想的压气机盘、后机匣以及叶片材料,可应用于航天、航空的耐高温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2、3中材料的室温、高温强度与IMI834、Ti1100等耐热钛合金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列举的合金成分。
实施例1
利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法和热加工法制备名义质量百分比为Al6%-Sn4.5%-Zr4.5%-Mo1%-Nb0.9%-Si0.3%-B0.4%-C0.1%的耐热钛合金。
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一级海绵钛(80%)、B4C化合物(0.5%)、AlNb(Nb的质量百分比53%)中间合金粉末(1.6%)、铝粉(4.2%)、AlMo(Al和Mo的质量百分比50%)中间合金粉末(2.0%)、TiSn(Sn的质量百分比65%)中间合金粉末(6.9%)、一级海绵锆(4.5%)、结晶硅粉末(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31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