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方介孔硅增强型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支架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43441.0 申请日: 2011-08-24
公开(公告)号: CN102284085A 公开(公告)日: 2011-12-21
发明(设计)人: 魏坤;魏欣苗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L27/44 分类号: A61L27/44;A61L27/18;A61L27/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六方介孔硅 增强 型聚乙交酯 丙交酯微球 支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支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六方介孔硅增强型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支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作为细胞及生物因子的载体以及为新组织提供支撑。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不仅影响种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培养效率,而且决定移植后能否与受体很好地适应并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其修复骨缺损的作用。通常骨组织工程支架需具备以下性能:(1)优良的降解性能:与组织再生速度匹配的降解性能,且在缺损部位完全修复后能够完全降解;(2)三维立体的多孔结构:具有三维联通的孔结构,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外基质的沉淀以及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传输,血管的长入;(3)适当的机械性能及良好的可加工性能:支架与修复组织的机械性能相匹配;(4)支架具备骨传导性能,有利于引导骨组织的长入。

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技术国内外近年已有不少专利和文献报道。如中国专利200610035107.5公开的一种复合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专利201010140115.2公开的一种双层仿生软骨组织工程用支架制备方法;Francis H .Shen等[Francis H. Shen, Qing Zeng, Qing Lv.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 treated with GDF-5 cultured on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sintered microsphere matrix. The Spine Journal. 2006.6.615-623]报道的用生长分化因子-5处理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新型三维微球支架上的成骨分化;以及Jiang T等[Tao Jiang,WafaI.Abdel-Fattah, CatoT.Laurencina. In vitro evaluation of chitosan/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sintered microsphere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 2006.27. 4894-4903]报道的骨组织工程用壳聚糖/PLGA微球支架。但目前这些研究针对的动物模型的骨缺损范围基本都较小,而临床骨缺损的范围较大,势必要求增大支架材料的尺寸,因此对支架材料的强度、孔隙率等将有更高的要求。

聚乙交酯-丙交酯是商业上应用最广范的生物高分子之一,也是最早经过美国食品药品局(简称:FDA)认证可用于人体的生物材料之一。六方介孔硅是一种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的无细胞毒性、无热致敏性的无机材料,并且具有以下特点,(1)规则均一的孔道结构可以很好的控制药物的吸附和释放曲线;(2)比表面以及孔容积比较大,可以吸附和装载大量的药物;(3)表面具有丰富的硅醇键,有利于表面改性,以便更好的控制药物的载入和释放,因此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然而,虽然六方介孔硅的载药性能优良,但是存在突释的缺陷,释药时间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六方介孔硅增强型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支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介孔硅表面包覆聚乙交酯-丙交酯,不仅可以减少介孔硅的突释,延长释药时间,还提高了传统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支架的强度,制备出一种同时具有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及高强度和高空隙率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可以符合较大的临床骨缺损的支架材料的要求,而且还具有载药释药性能,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六方介孔硅增强型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交酯-丙交酯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到聚乙交酯-丙交酯的二氯甲烷溶液;

(2)将六方介孔硅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聚乙交酯-丙交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高速搅拌至均匀,得到六方介孔硅与聚乙交酯-丙交酯的均质混合液;

(3)将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超声至完全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溶液;

(4)将步骤(2)得到的六方介孔硅与聚乙交酯-丙交酯均质混合液缓慢地加入步骤(3)得到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至完全固化,高速离心,去离子水洗涤3~4次,冷冻干燥,得到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3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