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底层站建设模型对无线网络进行规划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5140.1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1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古小璐;古智超;林纲;黄涛;陈勇;郭雨;彭章为;黄奕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迪特卡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王新发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底层 建设 模型 无线网络 进行 规划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底层站建设模型对无线网络进行规划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底层站是指利用灯杆、广告牌、裙楼、交通杆等建设方法,通过精确覆盖模式实现底层话务吸收及中层话务分担的街道站,底层站的天线高度最高不超过15m,一般低于10m。由于底层站天线位置低,且周边具备楼宇建筑物等天然阻挡,因此可以使无线信号迅速衰减,可以降低底层站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实现底层频率的紧密复用,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目前,现有的网络规划方案仅为针对传统的无线蜂窝网络模型制定,并没有专门的针对底层站建设模型的网络规划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底层站建设模型对无线网络进行规划的方法和系统,通过本发明,能够为实际网络规划中底层站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评估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底层站建设模型对无线网络进行规划的方法,其包括:
步骤100,根据网络不同发展阶段下话务分布的特点以及底层站的建设特征,确认实际需要建设的底层站模型;
步骤200,依据所述建设模型中底层站的覆盖特征,对移动台无线传播信号所受邻近底层站的干扰进行分析,根据干扰分析数据确定该建设模型对应的规划关系;
步骤300,依据该规划关系,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频载干比条件下,对网络进行规划。
其中,步骤100包括:
在区域性高话务分布且底层站需求量少的网络建设初期,确定实际需要建设的底层站模型为热点分布底层站模型;
在底层站覆盖区域随街道两端线状延伸且话务需求量高的网络建设中期,确定实际需要建设的底层站模型为线状分布底层站模型;
在网络规模、话务密度需要批量建设底层站的网络建设后期,确定实际需要建设的底层站模型为网格分布底层站模型。
其中,步骤200包括:
依据所述建设模型中底层站的覆盖特征,计算底层站无线传播信号的路径损耗和移动台接收信号的载干比,根据该路径损耗和载干比确定该建设模型对应的规划关系;
或者,
依据所述建设模型中底层站的覆盖特征,计算移动台接收信号的载干比,根据该载干比确定该建设模型对应的规划关系。
其中,步骤200中所述规划关系包括:
底层站间距与单站最大覆盖距离的对应关系。
其中,步骤200中所述规划关系还包括:
底层站间距、平行相邻街道间距和单站最大覆盖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步骤300包括:
依据该规划关系,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频载干比条件下,确定底层站的数量以及底层站间的间距,并依据所确定的建设模型进行网络建设;
或者,
依据该规划关系,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频载干比条件下,确定该建设模型所需的频率组数;依据该规划关系以及所述频率组数,确定出底层站的数量以及底层站间的间距,并依据所确定的建设模型进行网络建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底层站建设模型对无线网络进行规划的系统,其包括:
底层站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网络不同发展阶段下话务分布的特点以及底层站的建设特征,确认实际需要建设的底层站模型;
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建设模型中底层站的覆盖特征,对移动台无线传播信号所受邻近底层站的干扰进行分析,根据干扰分析数据确定该建设模型对应的规划关系;
规划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计算单元所确定的规划关系,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频载干比条件下,对网络进行规划。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确定不同网络发展阶段下各种话务场景下的底层站建设模型,以满足工程要求的C/I(载干比)为目标,提供相应底层站建设模型的网络规划关系,从而为实际网络规划中底层站的工程建设和频率资源占用提供有力支撑和评估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热点分布底层站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线性分布底层站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网格分布底层站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信号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两阶段路径损耗及路径损耗拐点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双频作用下路径损耗变化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迪特卡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迪特卡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5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