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5787.4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华;曾秋文;冯仕煌;邓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毅昌金型(东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B29C45/5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595 广东省东莞市谢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气体 挤压 注塑 模具 以及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塑胶行业中,人们对塑胶产品的外观以及两个配合产品的配合连接处均有很高的要求,这样塑胶产品在注塑加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产品表面上出现凹陷,人们花了很大的心血,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外观以及两个配合产品的配合连接处的问题,是在模具动模型芯上,估计出位置来加工引气坑,由于是对动模型芯上估计位置,因此很难估计准确位置,一般需要多次的加工引气坑,才能相对准确的找准合理位置,这样加工引气坑困难,进而使模具的制作成功率不高,而位置估计不准确,则在注塑加工过程中,注入氮气时不容易控制气体流向,这样会导致产品的表面被击穿,若气体未能达到估计的地方,则会造成产品表面凹陷和气体轻微渗至产品表面形成气印,增加废品率,当产品表面出现凹陷、气印时,产品表面的喷涂难覆盖。
针对上列所述的诸多缺陷,就如何在塑胶注塑模具的设计上给予改进,正是本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塑胶产品表面出现气印、凹陷、产品表面的喷涂覆盖效果好、制作模具成功率高、可减少塑胶使用量、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总体和动模总体,所述定模总体包括定模板和定模腔,所述动模总体包括动模板、动模芯以及顶出机构,所述动模芯开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咀镶件,所述气咀镶件延伸出所述动模芯。
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司筒针组件,所述司筒针组件镶设于所述动模芯内,所述司筒针组件包括司筒和司筒针,所述司筒针套设于所述司筒内。
其中,所述气管包括第一段气管和第二段气管,所述第一段气管和第二段气管相通。
其中,所述第一段气管开设于所述司筒针内,所述第二段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段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咀镶件。
其中,所述动模芯的两侧均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下端设有支撑导杆,所述支撑导杆与所述推块螺接。
应用上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合模:使动模芯与定模腔合模;
b、注胶:向合模后的型腔内注胶;
c、冷却:当注入到型腔内的塑胶产品成型时,对定模腔开始冷却;
d、入气:在对定模腔开始冷却的同时,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
e、开模: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完成时,再对所述动模芯进行冷却,冷却完毕后开模。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总体和动模总体,所述定模总体包括定模板和定模腔,所述动模总体包括动模板、动模芯以及顶出机构,所述动模芯开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咀镶件,所述气咀镶件延伸出所述动模芯,本发明在所述动模芯开设气管,可使制作模具成功率高、可减少塑胶使用量、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依次通过合模、注胶、冷却、入气、开模等方法成型塑胶产品,其中,当塑胶产品成型且开始冷却时,通过所述气管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这样可避免塑胶产品表面出现气印、凹陷、产品表面的喷涂覆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定模总体 2——动模总体
3——定模腔 4——动模芯
5——顶出机构 6——气管
7——气咀镶件 8——司筒针组件
9——第一段气管 10——第二段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毅昌金型(东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毅昌金型(东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57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窑炉及炉衬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