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群控高峰期动态分区节能电梯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6717.0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宗群;张景龙;田栢苓;曲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2 | 分类号: | G05B13/02;B66B1/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峰期 动态 分区 节能 电梯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群控高峰期动态分区节能电梯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激增,电梯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在很多情况下,单部电梯由于运载能力有限,已很难满足高效快捷运送乘客的需要,于是由多部电梯组成的群控系统变得越来越普遍。
电梯群控系统是指在一座楼宇内安装多部电梯,并将这组电梯与中央群控器连接,借助于群控器的管理调度来控制各单部电梯,从而使整个电梯群更加高效地运行,为乘客提供更好的运送服务。
群控系统的核心是群控算法。分区调度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群控调度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楼宇中的所有楼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指派各电梯分别负责服务不同的区域楼层,从而实现乘梯客流的分散调度,以充分利用各部电梯的运载能力,达到群控调度最优化。静态分区或动态分区调度方法是较常见的两种分区方法。静态分区固定地指派不同的电梯负责接送不同的候梯楼层,而动态分区是对静态分区的一种改进,可动态地调整各电梯负责的分区楼层,进行动态实时调度优化。但以上两法没有考虑节约电梯系统的整体能耗问题,无法有效指导电梯群控系统的节能调度。
此外,高峰模式是电梯系统中最常见的交通模式之一,主要包括上高峰和下高峰。上高峰主要指大量乘客从楼宇底层上行去往不同楼层,例如,早晨的上班客流等;而下高峰主要指大量乘客从楼宇不同楼层下行去往底层,例如,傍晚的下班客流等。上下高峰由于乘梯人数众多,如电梯群控调度不当,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降耗,尤其应对电梯运行高峰时的能耗高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群控高峰期动态分区节能电梯调度方法,借助于群控器实现,并包括下列步骤:
群控器将采集当前各电梯位置及运行方向,由目的层预约板采集当前轿厢内外乘客所有信息,并依据最小化系统能耗原则对各电梯服务的楼层分区进行滚动动态优化;动态优化时,群控器将分别计算当前分区下的系统总能耗,上移及下移分区下的系统总能耗,并对以上三能耗进行比较,按能耗最小的分区方式对各分区进行动态分区调整,以此来实现高峰期群控调度的节能最优化。
上移及下移分区是指:假设电梯配置于M层高的大楼内,群控电梯部数为N,则每部电梯负责的楼层数应为由于每部电梯负责服务一个分区,则每个分区负责的楼层数亦为一般情况下,根据群控电梯配置原则,M应可被N整除,如果不能整除,则对各分区服务的楼层数进行适当增减,上移分区是指将各电梯负责的分区楼层上移一层,1、2、3层组成的分区将变为2、3、4层,4、5、6层分区变为5、6、7层,以此类推,直至大楼顶部的M-2、M-1、M分区变为M-1、M、1层,即将所有楼层视为一个首层底层相连的动态分区环;与之类似,对于下移分区是指将各分区楼层下移一层,1、2、3层组成的分区将变为M、1、2层,4、5、6层分区变为3、4、5层,以此类推,直至大楼顶部的M-2、M-1、M分区变为M-3、M-2、M-1层。
下高峰期间的总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6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