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涉及网络及其应用的动态交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6819.2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贻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8;H04L12/8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涉及 网络 及其 应用 动态 交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网络及其应用的动态交付方法,专注在广域网内、互联网间应用系统的交付能力和全网链路可用性优化。
背景技术
随着以基于IPV6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应用类型和各类应用的表现方式将更加多样:网络视频、网络游戏、P2P文件分享等;基于机构专网的数据集中在金融、电信、电子政务、各行业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逐渐展开,以及基于Web的应用不断普及深入,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建设越来越为用户所重视;对于下一代数据中心应该具备的各项功能人们仍在不断探索发现中,服务导向架构(SOA)、虚拟化技术、绿色节能、不间断运行等都是近几年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用户关心自己的业务、应用是否在数据中心得到了顺畅运行,这就需要将数据中心承载的应用平滑交付到最终使用者手中。
有限的网络带宽需承载快速递增的应用数据,提升应用交付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引起业界关注;基于硬件的组播技术就是1988年始被应用在网络产品上,至今已历经20年;视频会议、推送技术、大规模协作计算、为用户群进行软件升级、用于培训和企业报告的共享白板式的多媒体应用、网络代理、镜像和高速缓存站点等等应用,都依赖于从一个主机向多个主机或者从多个主机向多个主机发送同一信息的能力,并且大大超出了单播的能力。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带宽的有力武器是IP组播技术,这项技术已获得了众多厂商的支持。
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作为一种与单播和广播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网络的组播特性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领域。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迅猛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组播也必将走向成熟。尽管目前端到端的全球组播业务还未大规模开展起来,但是具备组播能力的网络数目在增加。一些主要的ISP已运行域间组播路由协议进行组播路由的交换,形成组播对等体。在IP网络中多媒体业务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组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组播业务也将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但组播技术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的局限,有以下问题无法解决:
1)IP组播是从组播服务器到用户单向的数据传输过程;
2)IP组播只能将用户作为传输对象;
3)IP组播无法区分应用类型进行传输推送;
4)IP组播无法按优先级别对流量进行整形后传送;
5)IP组播无法依据动态带宽做传输速率调整;
6)IP组播无法整理与改变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方式;
因此,IP组播已无法适应现代数据网络的实时业务交付需求,只能作为特定业务类型的数据传输方式补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涉及网络及其应用的动态交付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以往网络层组播的单一性、不确定性、无法互动等问题;适应了机构业务网络对业务动态交付的实时性要求;更解决了互联网服务商对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的跨越性提升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涉及网络及其应用的动态交付方法,该方法是,ADDTM引擎设在F7 Optimal Device的外连接口与内连接口之间,凡是经过设备的请求流量皆经过ADDTM引擎按时延分类登记,对响应的数据可依据登记的请求类型分类罗列接收用户,并将数据按类动态交付给相应用户;
所述ADDTM引擎内核架构及其作业步骤为:
ADDTM芯片由核心引擎和四个引擎模块组成,这四个引擎模块分别是:流量监测与分析、流量队列重整、交付许可证颁发、动态交付应用;四个引擎模块按照流量发生的方向,在核心引擎的策略部署下作业,作业步骤如下:
步骤1、登记并分析请求类型:Device B在管理员定义的同一时间段“X”内,接收到相同类型的用户请求,并进行分析与分拣;此时ADDTM动态交付技术核心引擎驱动“流量监测与分析”引擎模块,该模块将业经分拣的流量转发给下一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飞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6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