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6869.0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秦勇;王宇;陶孝锋;翟盛华;刘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84/06 | 分类号: | H04W84/06;H04B7/18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球 卫星通信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卫星星座系统、地面站和卫星用户终端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卫星星座系统由三颗中轨道卫星组成,三颗中轨道卫星均匀分布于同一倾斜回归圆轨道面,每两颗中轨道卫星间通过星间天线实现星间通信,所述中轨道卫星可与覆盖区域内的卫星用户终端和地面站通过星地链路进行通信;
所述地面站包括建立于中国喀什的喀什站、中国牡丹江的牡丹江站和中国三亚的三亚站,所述喀什站、牡丹江站和三亚站之间通过地面网络互连,且与地面公共网络相连;
位于同一中轨道卫星覆盖区内的不同卫星用户终端通信时,卫星用户终端分别与同一中轨道卫星建立的星地链路,并利用中轨道卫星的转发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
位于不同中轨道卫星覆盖区内的不同卫星用户终端通信时,卫星用户终端分别与所处覆盖区域的中轨道卫星建立星地链路,再利用中轨道卫星间的星间链路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
所述卫星用户终端与地面公共网络通信时,卫星用户终端与所处覆盖区域内的中轨道卫星建立星地链路,中轨道卫星与覆盖区域内的地面站建立星地链路,利用与地面公共网络相连的地面站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特征在于:所述卫星星座系统的中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10350Km,轨道倾角为30度-45度。
3.一种全球卫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具有三颗中轨道卫星的卫星星座系统,所述三颗中轨道卫星均匀分布于同一倾斜回归圆轨道面的中轨道卫星,所述中轨道卫星间可建立相互之间用于通信的星间链路;分别在中国境内建立三个地面站,包括位于中国喀什的喀什地面站、位于中国三亚的三亚地面站和位于中国牡丹江的牡丹江地面站;所述地面站均与地面公共网络相连,且相互之间通过地面网络互连;所述中轨道卫星与中轨道卫星覆盖区内的地面站可建立用于通信的星地链路;
(2)当卫星用户终端处于中轨道卫星的覆盖区内时,可与其他卫星用户终端或地面公共网络进行通信:
当卫星用户终端间通信时,若两卫星用户终端处于同一中轨道卫星覆盖区内,两卫星用户终端分别与覆盖区所属的同一中轨道卫星建立星地链路,通过中轨道卫星转发实现两卫星用户终端间通信链路的建立;若两卫星用户终端处于不同中轨道卫星覆盖区内,两卫星用户终端分别与覆盖区所属的中轨道卫星建立星地链路,通过两中轨道卫星间的星间链路实现两卫星用户终端间通信链路的建立;
当卫星用户终端与地面公共网络通信时,卫星用户终端与所处覆盖区所属的中轨道卫星建立星地链路,若中轨道卫星的覆盖区内有地面站,则中轨道卫星与覆盖区内的地面站建立星地链路,利用与地面公共网络相连的地面站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若中轨道卫星的覆盖区内没有地面站,则中轨道卫星与覆盖区内存在地面站的中轨道卫星建立星间通信链路,利用与地面公共网络相连的地面站和中轨道卫星间的星间链路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球卫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星座系统中中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10350Km,轨道倾角为30度-45度,在任何时刻,均有一颗中轨道卫星可覆盖至少一个地面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68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聚酰胺泡沫的方法以及能够由该方法制造的泡沫
- 下一篇:对准引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