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力发电机塔架及其运输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7175.9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姚瑜宁;闵建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瑜宁 |
主分类号: | F03D11/04 | 分类号: | F03D11/04;B65D85/6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方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发电机 及其 运输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力发电机塔架及其运输、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风电技术领域,对于风力发电机塔架制作,常用的方法是将塔架分成几段塔节,在工厂制作完成后,运至安装现场,再将其组焊成塔架。但是,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越来越大,塔架的尺寸和重量也越来越大,给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若仍然在工厂里制作完成后再运往安装现场,运输将是一件十分麻烦、费用十分高昂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海外承包工程,要把几十个高70-80米,直径约4米的塔架运往海外,因其尺码数会大于吨位数,运费将按体积而非按重量计,其陆路及海运将面临着高额的费用,使工程项目的成本成倍增长,有的,已成为企业不堪承受的重负。
由于即使将整个塔架分段为多个塔节以后,每一段的体积仍然很大。也不可能采用集装箱运输,这样,不仅运输费用高昂,还因运输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碰撞,损伤机件,给现场安装带来十分难办的后续修形、补漆等辅助加工。有的企业采用直接在安装地建厂生产风力发电机塔架的各个部件,然后就地进行组装。这种方法虽然节省了运输费用并避免了一些麻烦。但是,在异地建厂,生产投资也不在小数,特别是塔筒的卷板、焊接、焊后热处理、防腐处理等均需要大型设备,相当于搬几个工厂至安装现场。另外,对于一些环保要求高的国家,环保许可的申报及环保设施的配置实施起来操作难度均很大。
如申请号为200680051250.1,申请日为2006-01-17,名称为“风轮机塔架,风轮机,风轮机塔架升降机和组装风轮机塔架的方法”的发明专利,涉及的是一种风轮机塔架。该风轮机塔架包含至少两个环形塔架节,其特征在于,这些塔节垂直地一个重叠在另一个之上。上述专利采用了搭放塔节的方式,它的塔架板是一园弧,或者带2个折弯的折板。这样,对于塔架板为圆弧的情况:运输时,若将一个塔架板重叠至另一塔架板上,后一塔架板的外圆将与前一塔架板的内圆接触,它们不可能完全密合(因为钢板有厚度),而会出现缝隙(如图8所示),一件压一件,在重量作用下,运输过程中,塔架板就会产生变形,待运至安装现场,已不能正确拼接,必须采取整形措施。这样,就违背了本专利在现场只需拼接, 无需任何加工即可将塔架组装完成的初衷。对于塔架板为折弯板的情况也有同样的问题,当2个塔架板重叠时,若在一个折弯点对齐 (如图9所示,按o-o线对齐) 后,另一个折弯就不可能对齐。因为,它必须用梯形的下底边(大底边)去靠梯形的上底边(小底边),这样,必然会出现缝隙。如前所述,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变形,到达安装现场后,必须实施矫形加工。如此巨大的另件,要在现场加工,决非易事。这样,使其专利失去了实用性。否则,必须在板与板间设置垫板,既挤占运输重量,又会增加很多辅助工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的困难,本专利的特点在于将塔架设计成“积木”式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将其折散,零件可以互相重叠,将运输状态优化为按重量计费,而非按体积计费,从而将大幅度地缩减运输开支。而且,可置于标准集装箱内运输,运到现场后,只需用螺栓组件、拉铆钉等将其拼接为整体塔筒,无需再作修形加工,解决了现有风力发电机塔架运输、异地组装及安装的困难。其另一特点在于本发明的塔架没有节间连接法兰,而是至下而上,每个上面的塔节的外围尺寸比下面塔节的内腔尺寸略小,这样,可将上一塔节直接插入下一塔节, 在塔节重叠部分用螺栓组件、拉铆钉等连接,并能轴向定位、承受该塔节以上机组的负荷,而不是靠螺栓组件或铆定承受。这样,定位好,拼接方便,,螺栓组件或铆定等连接件不承受机组的重量。更主要的是省掉了大尺寸的节间连接法兰,便于运输,节约了大量的运输开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力发电机塔架,由多段塔节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节由多个塔架板依次连接围绕而成。
一种方案是所述每个塔架板两侧折弯成连接法兰,该法兰上设置有可使相邻两塔架板用螺栓组件或拉铆钉连接在一起的孔。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塔架板由塔架板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两侧的角形连接板组成,所述角形连接板与塔架板本体构成夹角,相邻塔架板的两个相邻角形连接板上设置有孔,且通过螺栓组件或拉铆钉的形式进行连接。
所述角形连接板一侧与塔架板本体通过螺栓组件或拉铆钉连接。
上下塔节之间的连接,不用法兰,而是直接将上一塔节插入下一塔节实现的。
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瑜宁,未经姚瑜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7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