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桁架式阻尼器结构转换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7828.3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根;徐家云;王琦;龚文凯;胡绍辉;高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徐光熙 |
地址: | 33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桁架 阻尼 结构 转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属于房屋建筑中带转换层结构的抗震结构形式,特别是涉及仿桁架式阻尼器结构转换层。
背景技术
自从前苏联和东欧的学者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首次提出带转换层结构的设计概念以来,世界各地兴建了许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目前常用的转换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梁式转换结构、厚板转换结构、箱形转换结构、桁架式转换结构。
国内外近些年来修建了大量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并对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做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文献有:童丽萍,井玉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不规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8,24(3):25-29;傅学怡.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J].建筑结构学报,1999,20(2):28-42;姿宇,魏琏,丁大钧.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应用和发展[J].建筑结构,1997,(1):21-41。这些文献对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进行理论试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梁式转换结构传力途径明确、受力性能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因此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结构转换形式。
徐培福等对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研究发现,梁式转换的构件尺寸大、自重大、不经济,易引起转换层上、下层刚度突变,转换层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较大,所以结构抗水平地震能力较差。(参考文献:徐培福等.底层大空间上层鱼骨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J].建筑科学,1986,(4);陆浩亮,李思明,金国芳.高层建筑转换梁上短肢剪力墙抗震试验和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2):77-81;徐培福,郝锐坤,吴廉种等.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科学,1985,(1):26-37;郝锐坤,徐培福,黄宝清等.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十二层模型拟动力试验[J].建筑科学,1985,(1):38-52; Mee,A.L,Jordan,I. A. and ward,M.A wall-Beam Frames Under Static Lateral Load [J].ASCE,1975,101(2).)
国内外对桁架式转换层的试验和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有:刘劲松,裘涛,唐锦春等.带钢桁架转换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5(1):36-37;李婷婷,陈清军.带钢桁架转换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7):7-8;张誉,赵鸣,方健,袁兴隆.空腹桁架式结构转换层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20(6):11-17;李风武,范云蕾等.混凝土转换桁架斜腹杆偏拉后受力分析[J].建筑结构,2008,38(11):37-39;Eggert V,Valmundsson and James M..Nau..Seismic Response of Building Frames with Vertical Structural Irregularitie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97,123(l)。这些研究成果表明:相对于梁式转换而言,桁架式转换上、下层质量分布相当均匀,刚度突变较小,地震反应比梁式转换要小得多,而且抗水平地震能力较强,但是桁架转换结构的杆件结点复杂,且杆件基本上都是轴心受力构件或小偏心受力构件,节点复杂,延性较差,多而复杂的节点易损伤甚至破坏,这难发现和维修,并且减小转换层的刚度和强度,最终减小结构的抗震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以便解决带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仿桁架式阻尼器结构转换层,框架柱、转换梁、楼面梁和阻尼器构成桁架式组合结构,由相互交错的转换梁和次梁构成转换梁的梁系,转换梁的梁系上方筑有含抗震墙在内的上部建筑结构,由相互交错的楼面梁和次梁构成楼面梁的梁系,楼面梁的梁系的上层是转换层,位于靠近转换梁的梁系周边梁体与次梁连接处的次梁体下方安装有支座,楼面梁的梁系外围四角内侧的上方也安装有支座,位于楼面梁的梁系上方安装有与转换梁的梁系的支座对应的支座,转换梁的梁系下方的支座与楼面梁的梁系上方的支座通过斜向安装的阻尼器连接,支座与次梁或楼面梁间依顺安装有软基垫和垫板。
所述阻尼器的中轴线与转换梁或楼面梁的水平中心线安装夹角α为30°~60°。
所述阻尼器是粘弹性阻尼器或液压阻尼器或弹簧阻尼器。
所述软基垫是叠层橡胶垫或塑胶垫。
所述垫板是钢板或铸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未经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7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区域负载均衡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