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厚壁环形件锻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8763.4 | 申请日: | 201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圣祥;周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振宏重型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6 | 分类号: | B21J5/0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1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锻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壁环形件锻造方法。属于锻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厚壁环形锻件常见的问题
壁厚大于500mm,高度大于450mm的厚壁环形件,超声波探伤合格率较低,并且呈现出:锻件直径越大、吨位越重,超声波探伤越不容易合格的趋势。经实验分析,此类产品超声波探伤不合格,主要是由于锻件内铸态组织未完全改变、存在枝晶、疏松、偏析等缺陷,这些缺陷与非金属夹杂相伴生存,形成所谓微小的孔隙与裂纹,造成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究其原因,是锻件内部压应力不够、变形不充分所致。
二、原始锻压工艺及存在的问题
此类锻件传统的生产工艺为:镦粗→拔长→下料→镦粗→冲孔→成形。使用这种工艺方法虽然锻造比已经足够大(高达3.5~7),但是由于RST效应 的影响,过高的镦粗比无益于内部质量的改善,超声波探伤,经常发现锻件内部存在密集性超标缺陷。
采用此类工艺生产的厚壁环形锻件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低,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急需探寻对锻件内部质量有保证的锻造新工艺与新方法,即通过锻造有效地锻合锻件的内部孔隙,改变锻件内部的铸态组织,提高厚壁环形锻件超声波探伤合格率,成为此类锻件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锻合锻件的内部孔隙,改变锻件内部的铸态组织的厚壁环形件锻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厚壁环形件锻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钢锭锯切下料
步骤二、镦粗和冲孔
步骤三、芯轴拔长
拔长采用上平下V型砧锻造法,且拔长比控制在1.8~2.2;
步骤四、第二次镦粗和精整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在冲孔后增加了芯轴拔长及第二次镦粗的工序,在芯轴拔长或扩孔过程中,锻件的有效壁厚已非常小,锻造时,压力容易传递至锻件中心部位,变形压力因有效锻压厚度大幅减小,而使变形能在坯料的心部进行并使心部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钢锭的铸态组织得到改变,原始孔隙得以锻合,偏析及夹杂缺陷得以改善,锻件内部质量大为改观。应用此方法,我们生产了80余件厚壁环形锻件,超声波探伤检测合格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新方法也降低了对钢锭质量的苛刻要求,完全可以采用无冒口钢锭来生产厚壁环形锻件。为此,不但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幅度地提高金属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芯轴拔长工序主要解决内部质量问题;最后一道镦粗工序主要解决成形问题。在编制工艺时,拔长比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要能有效锻合内部缺陷,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下一道工序的进行,不致在后续的镦粗工序中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增加后续生产的难度。因此拔长比控制在1.8~2.2之间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图1a)~d)为本发明的锻造工艺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上平下V型砧锻造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普通钢锭与无冒口钢锭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厚壁环形件锻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钢锭锯切下料
步骤二、镦粗和冲孔
步骤三、芯轴拔长
步骤四、第二次镦粗和精整成型。
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实验及生产实践,我们确定芯轴拔长的方法与变形量对锻件质量影响极大,采用上平下V型砧锻造法且拔长比控制在
1.8~2.2之间效果最好。改进后的锻造工艺如图1a)~d)所示。
注释:
注:RST效应:Rigid Slid Tearing Effect—刚性滑动撕裂效应—《大型铸锻件》1991-4)。
注:上平下V型砧锻造法:见图2。
注:无冒口钢锭,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振宏重型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振宏重型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8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孔钻削加工设备
- 下一篇:小型汽车桥壳的钢管胀压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