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温控制方法及炉温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9191.1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石双忠;田斌;顾正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9/00 | 分类号: | F27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013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温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温控制方法及炉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新炉完工后,要对新炉进行烘炉,烘炉的质量好坏决定了炉子的使用寿命。
现有新炉烘炉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调节烘炉器天然气大小来控制炉温,造成炉温波动大,影响新炉的烘炉质量,甚至造成新炉浇铸料损坏,降低新炉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温控制方法及炉温控制装置,用以通过系统自动调控烘炉温度,及时根据炉温的变化进行调控,提高新炉的烘炉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炉温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烘炉的温度;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设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炉温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烘炉的温度;比较单元,用于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调控单元,用于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检测烘炉的温度,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通过温控系统自动调控烘炉温度,能够及时根据炉温的变化进行调控,易于掌控炉温,提高新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系统中各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温控制方法及炉温控制装置,用于实现烘炉炉温的自动控制。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炉温控制方法包括:
101、检测烘炉的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要控制烘炉的温度,首先要检测烘炉的当前温度。
102、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预先按照烘炉制度所规定的烘炉各个时段所要求的温度,在温控装置上设定好目标温度值。
步骤101中检测到烘炉的温度,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103、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
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之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对烘炉的温度进行相应的调控,即,根据所检测的烘炉温度高于或是低于预置的烘炉目标温度,对烘炉的温度进行相应的调控。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烘炉的温度,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通过温控系统自动调控烘炉温度,能够及时根据炉温的变化进行调控,易于掌控炉温,实现对新炉进行符合标准的烘烤,提高新炉的使用寿命。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另一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201、检测烘炉的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烘炉的温度的装置可为电热偶,通过热电偶检测到炉温实际变化情况。
202、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设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预先按照烘炉制度所规定的烘炉各个时段所要求的温度,在温控装置上设定好目标温度值。该温控装置可以为温控表,也可以为其他与温控表具有同样温度控制功能的装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201中检测到烘炉的温度,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203、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电磁阀,用于调节烘炉加热系统中的可燃气体流量。
本实施例中,电热偶通过补偿导线与温控装置连接,该温控装置可以为温控表。
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装置连接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可燃气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方向。
电热偶301通过补偿导线304与温控表302连接,在温控表302上,预先按照烘炉制度所规定的烘炉各个时段所要求的温度,设定好烘炉的目标温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9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