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0643.8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平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雅兰制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31/02 | 分类号: | A41D31/02;B32B3/24;B32B27/02;B32B27/12;B32B33/00;B32B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高温面料。
背景技术
所谓的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如中国申请号201020557151.4 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阻燃面料,包括阻燃层、胶粘层、防护层,所述阻燃层为芳纶纤维,所述胶粘层为高性能热固性聚氨酯胶粘剂,所述防护层为陶瓷氧化铝金属膜,所述阻燃层的厚度为0.4-0.7mm,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0.008-0.01μm,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0.02-0.025mm。而且具有耐高温、阻燃和防静电性能,并且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和抗撕裂性,适应高温及危险作业场所对面料的要求。但是,这种高温阻燃面料的结构和生产工艺都较为复杂,而且环保节能性能不佳,生产成本较高,所以不利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耐高温面料,从而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面料,能够解决传统的面料不能承受高温,而且不能适于用特殊的工作环境下作业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面料,包括两层材料,分别耐火层和面料层,所述的耐火层分为前耐火层和后耐火层,所述的面料层设置于前耐火层和后耐火层中间,耐火层和面料层之间的连接采用聚氨酯胶粘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火层和面料层是采用可分离式结构,耐火层的一侧设置有卡扣。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火层的材料为芳纶纤维组合编织而成,前耐火层和后耐火层分别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的面料层的厚度为1mm, 前耐火层和后耐火层厚度分别为0.0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日常的穿着衣物,也可以适于用在较高温度下作业,而且采用了耐火层和面料层分离的结构,增强了使用的灵活度,在不作业的时候可以将耐火层去除,面料层直接穿在身上。提高了舒适度,而且成本低,实用性强,节能环保,利有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耐高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0-耐火层,200-面料层,110-前耐火层,120-后耐火层,40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面料,可以做为普通衣服的加工,同时也可以适用于特殊服装的制作,包括两层材料,分别耐火层100和面料层200,所述的耐火层200分为前耐火层110和后耐火层120,所述的面料层200设置于前耐火层110和后耐火层120中间,耐火层100和面料层200之间的连接采用聚氨酯胶粘剂,另外,所述的耐火层100和面料层200是采用可分离式结构,耐火层100的一侧设置有卡扣400。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火层100的材料为芳纶纤维组合编织而成,前耐火层110和后耐火层120分别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进一步,所述的面料层200的厚度为1mm, 前耐火层110和后耐火层120厚度分别为0.05mm。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日常的穿着衣物,也可以适于用在较高温度下作业,而且采用了耐火层和面料层分离的结构,增强了使用的灵活度,在不作业的时候可以将耐火层去除,面料层直接穿在身上。提高了舒适度,而且成本低,实用性强,节能环保,利有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雅兰制衣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雅兰制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0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