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沥青针状焦的集约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0882.3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丕祥;徐东升;李立;周霞萍;尹思聪;余文凤;张世万;胡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钢煤焦化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C10B55/00;C10B57/06;C10B57/00;D01F9/15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针状 集约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质煤沥青针状焦的集约化生产法,属于碳-炭材料制备及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沥青是煤焦油蒸馏加工后残留的固态或半固态产物,占煤焦油量的50~55%(Wt)。针状焦是煤沥青高值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优质针状焦可作为电炉炼钢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Φ550mm~Φ800mm的大规格电极)、电动汽车用超级电容器、通讯电池用锂离子电极而被广泛应用。为了简化工艺,减少投资,中石化抚顺研究院申请的申请号为200910012506.3的发明专利申请,是采用“釜式焦化炉”试行液相焦化制备针状焦,但其在规模上不如延迟焦化塔;中国石油大学的申请号为200810017111.8的发明专利申请,通过联产针状焦及轻质油品的组合工艺来降低生产成本,但仅限于石油原料,因为一般煤系针状焦循环油的H/C比均低于石油系针状焦循环油的H/C比,不能直接用作汽油或柴油。太原理工大学的申请号为200910074778.6的发明专利,运用超声活化、微波催化、磁场诱导等方法,增强煤系针状焦的质量,有理论依据,但其磁场诱导的电极装配,因伴随结焦物的生成与包围以及除焦的非自动化等问题,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于工业化生产。
随着全球冶金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使针状焦的需求量不断递增。以改质煤沥青为主原料,集中技术、经济、管理优势,在降成本、提效率的同时,获得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产品,已成为煤系针状焦集约化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质煤沥青针状焦的集约化生产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原料限制性大,难于实际生产应用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优质煤沥青针状焦的集约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按下列质量比进行混料:
煤沥青 30~50%
改质煤焦油 40~50%
调节剂 5~20%
镍、钒、钴脱除剂 1~10%;
B.按混合料:煤焦油=1~3: 0.5~1的质量比,将流量为3~10t/h的煤焦油以γ-Al2O3/-Mg(NO3)2·6H2O为载体通入步骤A的混合料中,并在煤焦油质量的0.30~1.36%的(Ni-Al2O3/-Mg(NO3)2·6H2O 催化剂,以及煤焦油质量的2.0~11.44%的(Mo-Al2O3/-Mg(NO3)2·6H2O催化剂,和煤焦油质量的3.0~6.68%的(Co-Al2O3/-Mg(NO3)2·6H2O催化剂作用下,对混合料进行常规脱硫、脱氮、热裂化反应后,得反应物;
C.将步骤B所得反应物,在60~180℃下进行沉降分离,得上层物和下层沉降物;将上层物经离心分离后,再分离出上层的H/C比为2~10的循环溶剂油,以及中层物和下层物;
D.将步骤C的中层物在磁场电压为20~150mV,温度为350~550℃,并按常规通入CO2的条件下,进行催化裂化-缩聚的延迟焦化反应,得到煅前延迟焦,同步得H/C比2~6的循环溶剂油;
E.将步骤D所得煅前延迟焦,在N2、CO2质量比为0.5~1︰99~99.5,总量为煅前延迟焦质量的1~5%的CO2和N2混合气体中,以及温度为1250~1650℃下,煅烧2~10h,之后降温至50~100℃,得煤沥青针状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钢煤焦化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云南昆钢煤焦化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0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DMO的有效靶向的叶绿体转运肽及其用途
- 下一篇:婴儿车及婴儿车的防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