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0980.7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大树;中野诚一;石黑元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1/42;F16K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熊志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空调机等中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针阀型的电动阀,尤其涉及改良阀座对针阀的阀口形状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冷冻循环中,从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动阀发生的、伴随流体通过的噪音经常成为问题。作为实施这种噪音对策的电动阀,有例如日本特开2008-23229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另外,作为现有的电动阀有例如图9所示的电动阀。该电动阀具有形成阀室4A的阀壳4,在阀壳4的侧部安装有一次接头管41,并且在阀室4A的轴线L方向的单侧端部安装有二次接头管42。另外,在阀壳4内配设有阀座部9,在该阀座部9上形成有将阀室4A和二次接头管42连通的阀口91。
在支撑部件43的导向孔43a内可滑动地嵌合有阀架44。在该阀架44的下端部紧固有阀体5,该阀体5在端部具有针阀51,并且阀架44与步进马达6的转子轴63的下端部配合。另外,在转子轴63上形成有外螺纹部63a,该外螺纹部63a与形成于支撑部件43上的内螺纹部43b螺纹连接。并且,通过步进马达6的驱动,磁转子62旋转,转子轴63及阀体5在轴线L方向移动,通过针阀51的部分增减阀口9的开口面积,控制从一次接头管41流向二次接头管42的流体的流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2290号公报
在上述图9所示的现有的电动阀中,形成于阀座部9的阀口91如图10所示,从阀口91的入口开口部直到二次接头管42侧的出口开口部,由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面形成。因此,针对二次接头管42,从针阀51和阀口91的间隙流动的制冷剂处于以下状态。
从针阀51和阀口91的间隙流出的制冷剂在从阀口91的入口开口部到达通往二次接头管42的出口开口部之前,在该阀口91中被加速。即、制冷剂被加速的长度较长,制冷剂的压力减少的幅度变大。另外,从阀口91流出的制冷剂如图中虚线所示,在二次接头管42内且在阀口91的锥形面的延长线上产生明显的自由剪切面S。并且,在该自由剪切面S的内侧,制冷剂的流动成为直线的流动,在自由剪切面S的外侧产生涡流。因该直线的流动和涡流的影响而产生噪音。另外,即使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阀中,阀口的形状也与上述图10同样,同样地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阀座部的阀口并降低噪音的电动阀。
方案一的电动阀具备:具备:形成与一次接头管连通的阀室的阀壳;形成有将上述阀室和二次接头管连通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阀口的阀座部;以及与上述阀口同轴地配设的针阀;通过使上述针阀在轴线方向移动来开闭上述阀口,从而控制使制冷剂从上述一次接头管向上述阀室流入并通过上述阀口向上述二次接头管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该电动阀的特征是,
上述阀座部的上述阀口包括位于上述阀室侧的内径D1的第一阀口、位于上述二次接头管侧的内径D2的第二阀口、以及连接上述第一阀口和上述第二阀口的锥形部,
以如下方式构成上述阀座部:使第一阀口的内径D1、第二阀口的内径D2和上述二次接头管的内径D3的关系为D1<D2<D3,并且上述第二阀口从上述锥形部至上述二次接头管侧成为直的圆筒形状。还有,内径D1、D2、D3在连接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二次接头管的内侧的通路内表面实质上是能够有台阶差的值。
方案二的电动阀在方案一所记载的电动阀中,其特征是,上述锥形部的侧面所成的角度α1在5°≤α1≤30°...(1)的范围。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一的电动阀,从第一阀口和针阀的间隙流动的制冷剂流出到内径比第一阀口大的第二阀口内,在到达二次接头管之前的阀座部的第二阀口内使流速降低,因此能够使制冷剂的流动稳定化。再有,在锥形部和二次接头管之间具有直的圆筒形状的第二阀口,因此能够抑制在二次接头管侧制冷剂产生自由剪切面,能够使制冷剂在到达二次接头管之前的流动稳定化。因此,能够降低由于液体通过声引起的噪音。
根据方案二的电动阀,锥形部的侧面所成的角度在适当的范围,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中的阀座部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中的阀座部的作用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0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度调节系统
- 下一篇:用于大面积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的气体分配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