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1821.9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帮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帮英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银花 为主 解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解暑茶,更具体涉及到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
背景技术
解暑茶,也可称之为清凉茶、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它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达到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的目的。夏天偏热多湿的气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再加上有的人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而饮凉茶则是祛暑败火气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根据功效的不同,解暑茶可分为清热解毒茶、清热润燥茶、清热化湿茶。其中,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饮用;清热润燥茶特别对于口干,舌燥,咳嗽等有良好的药用功效;清热化湿茶则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目前,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金银花3-5份,绿茶1-3份,麦冬1-3份,板蓝根1-3份,竹叶0.5-2份。
所述的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它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金银花3份,绿茶1份,麦冬1份,板蓝根1份,竹叶0.5份。
所述的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它也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金银花4份,绿茶2份,麦冬2份,板蓝根2份,竹叶1份。
所述的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效果较佳:金银花5份,绿茶3份,麦冬3份,板蓝根3份,竹叶2份。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先按重量份备原料,将金银花、绿茶、麦冬、板蓝根、竹叶等原料经干燥后装袋即可。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取本解暑茶,用开水冲泡饮用。
本发明的原料作用: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是一味常见的中药药材;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绿茶,经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它含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含β-谷甾醇、氨基酸、多量葡萄糖及葡萄糖甙,能提高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有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还可以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亦能治目赤头痛、疔疮肿毒等。
竹叶,性味甘淡,寒,入心、肺、胆、胃经。竹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列入“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对人类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的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选材精良,原料天然、纯正,以金银花为主,并与绿茶、麦冬、板蓝根、竹叶等合理配伍。气味芳香,具有清热除烦、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凉血利咽等功效,是夏日解暑、清凉的佳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组成:金银花3克,绿茶1克,麦冬1克,板蓝根1克,竹叶0.5克。
实施例2
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组成:金银花4克,绿茶2克,麦冬2克,板蓝根2克,竹叶1克。
实施例3
一种金银花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组成:金银花5克,绿茶3克,麦冬3克,板蓝根3克,竹叶2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帮英,未经陈帮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