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2041.6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1/02 | 分类号: | F22D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循环 发电 机组 给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联合循环发电领域的现有技术中,西门子SCC5-4000F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采用三压、再热、无补燃、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燃气排气由余热锅炉4下方的A处进入,从余热锅炉4上方的B处形成烟气排出,对给水系统有高、中、低三种不同压力等级的要求。如图1所示为余热锅炉4的给水系统中高、中、低三种压力等级的给水的流向及用途:
对低压给水,从汽轮机来的凝结水5,经凝结水加热器3加热后,低压再循环泵11将一路低压给水回到凝结水加热器3进口进行掺混加热,以提高余热锅炉4出口烟温,防止余热锅炉4出口管道低温腐蚀,然后低压给水进入低压汽包21。
对中压给水,中压给水泵12将给水经中压省煤器6加热后,送入中压汽包22。
对高压给水,高压给水泵13将高压给水送入高压省煤器7加热后,送入高压汽包23。
为满足余热锅炉给水压力的上述要求,目前燃机电厂给水系统的常规设计有三种:
如图2所示为一种给水系统,其中高压给水泵13、中压给水泵12、低压再循环泵11均采用分泵的结构形式,共需三台独立的泵。
如图3所示为又一种给水系统,其中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采用合泵12(带中压抽头14)的结构形式,低压再循环泵11分泵,共需二台独立的泵。
如图4所示为另一种给水系统,其中高压给水泵13分泵,中压给水泵、低压再循环泵采用合泵12(带低压抽头15)的结构形式,也需二台独立的泵。
为保证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给水系统的实际配置均为一用一备形式,即图2所示给水系统实际需要配置六台泵,图3、图4所示给水系统实际需要分别配置四台泵,泵的采购费用、运行管理、检修维护费用都很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成本低、可靠性好、操作及维护方便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好、操作及维护方便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以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给水系统,至少包括用于输出高压给水的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中压给水的中压给水管道及阀门、用于输出低压再循环的低压再循环管道及阀门、用于给泵最小流量保护的最小流量管道及阀门;还包括一给水泵,所述给水泵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所述高压给水管道及阀门与所述给水泵出口连通,所述中压给水管道与所述给水泵的第三级连通,所述低压再循环管道与所述给水泵的第二级连通;所述最小流量管道与所述给水泵出口连通,并回到凝结水加热器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中压给水管道中的中压给水、所述低压再循环管道中的低压给水的流量和压力均符合所述联合循环机组的设定系统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联合循环机组包括一用一备两套给水系统,两套所述给水系统分别包括一兼做高压给水泵、中压给水泵和低压再循环泵的给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给水泵为双抽头给水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采用了高、中、低压三泵合一的合泵形式,从而节省了给水泵本体设备的投资成本。
由于减少了给水泵的数量,本发明还节省了给水系统管道、阀门的投资成本,节省了给水泵及驱动设备的润滑油系统投资成本。
另外,由于给水泵的数量减少,本发明还提高了给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在给水系统中,任何一台给水泵的故障都将引起机组跳机,因此现有分泵形式的给水系统的故障发生率比本发明的合泵形式要高。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采用的给水泵中段为不等厚度,该设计是根据给水泵的热膨胀量和挠度设计的,此种设计可以防止给水泵在各种转速下,尤其是在低转速时转子与静止部件的接触,从而提高了给水泵运行的可靠性,也使得本发明的给水系统不需要配备暖泵系统。
本发明还降低了电厂建设的土建与钢结构上的费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给水系统的要求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又一种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2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腔容量可变的快速加热器
- 下一篇:自调整太阳能LED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