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2343.3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朝;刘贵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州市亿鑫牧业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7/027 | 分类号: | 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65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州 本地 绵羊 品系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绵羊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肉具有瘦肉多、营养丰富、脂肪少、低胆固醇、鲜嫩多汁、易消化等特点。羊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生产成本低,产品销售价格高。由于市场前景看好,近几年我国绵羊生产发展较快,但与世界养羊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突出表现是良种产业化程度不高,羊的生长速度稍慢,饲料报酬低,屠宰率不高。林州本地绵羊体格较小,生长发育较慢,肉用性能较差。但是外地绵羊不适应林州本地气候,不能广泛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好的林州本地绵羊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以林州本地绵羊为母本,以小尾寒羊、杜泊羊、夏洛莱羊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得到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
所述的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它的步骤如下:
(1)以林州本地绵羊为母本,以小尾寒羊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从F1代中选择优秀母羊;
(2)以F1代优秀母羊为母本,以杜泊羊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2代,从F2代中选择优秀母羊;
(3)以F2代优秀母羊为母本,以夏洛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林州本地绵羊为母本,以小尾寒羊、杜泊羊、夏洛莱羊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得到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提高了本地绵羊的生长发育速度和产肉性能。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的羔羊4~5月龄,体重达35~40 kg出栏屠宰,胴体重16~20 kg。羔羊肉具有瘦肉多、营养丰富、脂肪少、低胆固醇、鲜嫩多汁、易消化等特点。羔羊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生产成本低,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比本地绵羊增重12%以上,提高饲料报酬10%以上,产肉性能提高2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以林州本地绵羊为母本,以小尾寒羊、杜泊羊、夏洛莱羊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得到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它的步骤如下:
(1)以林州本地绵羊为母本,以小尾寒羊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从F1代中选择优秀母羊;
(2)以F1代优秀母羊为母本,以杜泊羊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2代,从F2代中选择优秀母羊;
(3)以F2代优秀母羊为母本,以夏洛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
1 材料与方法
1.1杂交结合 试验选用3个组合,即小尾寒羊(♂)×本地绵羊(♀),得到F1代本寒杂1(♀),本寒杂1(♀)×杜泊羊(♂),得到F2代杜本寒杂2(♀),F2代杜本寒杂2(♀)×夏洛莱羊,得到林州本地绵羊新品系。以本地绵羊为对照。
1.2 配种方式 全部采用同期发情和鲜精人工授精。
1.3 试验羊分组与试验期 试验羊为2-3月龄断奶公羔,按体得对等原则将羔羊分组,每组10-12只,每5-6只为一个重复,预试期为7天,平均达5-6月龄,体重达到45-50kg试验结束,试验于2010年8-10月在林州市亿鑫良种肉羊繁育场实施。
1.4 日粮组成和配制 参照NRC商品羔羊饲养标准[3],按预期日增重250g的营养需要量进行饲粮配方设计,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钙和磷含量用实测值;按配方加工成全颗粒饲料,试验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注:添加剂: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铁50mg,铜6mg,锌60mg,锰50mg,钴0.2mg,碘0.3mg,硒0.2mg,维生素A1000u,维生素D3200u,维生素E15u。
1.5 饲养管理 羔羊入舍后进入过渡期,进行防疫注射和驱虫,相应增加颗粒料的投喂量。预试期1周,羔羊饲喂试验日粮,各处理组单栏饲养;每天喂料3次,时间为7:00、12:00和17:00,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清扫栏圈1次,每周按常规消毒1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州市亿鑫牧业专业合作社,未经林州市亿鑫牧业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2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