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及其制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3101.6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3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 形成 方法 及其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及其制品,特别涉及一种于基材的表面形成氧化钛膜,使基材具两种以上金属光泽的颜色的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成的制品。
背景技术
现今携带式电子产品非常普及,例如手机、个人数码助理、电脑等。消费者愈来愈注重其外观,因此各种电子产品的壳体通常具有光亮的表面,特别是金属表面,通常加以多种手续,使其具有吸引人的平滑表面及光泽。
为着在壳体的表面上色,目前已知的技术有利用阳极氧化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钛薄层而产生颜色的方法。此种方式仅限于单一颜色,无法产生渐层色的变化。经阳极处理产生的氧化钛薄层因厚度不同而产生不同颜色,厚度决定于电压等因素,若要形成不同厚度的氧化钛薄层于同一壳体上以产生不同颜色,实际操作上非常困难。
再者为了形成另一种颜色,有的以贴附一层塑胶膜于金属壳体上,贴膜则会盖住金属壳体,无法提供真实的金属色泽及触感。
因此如何在壳体的表面产生两种以上金属光泽的颜色且具金属触感是业界盼望想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及其制品,以主要解决如何在基材上形成两种以上金属光泽的颜色,特别是利用阳极处理方法,维持金属的光泽及触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提供一基材;清洗该基材;沉积一钛膜于该基材上;形成一遮罩于该基材上;将具有该钛膜的该基材作为阳极,浸入电解液;通入第一直流电压以氧化该钛膜的表面,并产生第一氧化钛薄层于该基材上;移除该遮罩;将该基材作为阳极,浸入电解液;通入比第一直流电压低的第二直流电压以氧化该钛膜的表面,并产生第二氧化钛薄层于该基材上;清洗该基材。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双色阳极钛膜的制品,该双色阳极钛膜的制品是利用上述方法制成,其包括一基材;及一形成于该基材表面的钛膜;其中该钛膜的表面具有一局部地氧化于其表面的第一氧化钛薄层、及一全面地氧化于其表面的第二氧化钛薄层,其中该第一氧化钛薄层显出第一颜色,该第二氧化钛薄层于未形成该第一氧化钛薄层的区域显出第二颜色。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借由先以较高电压阳极氧化形成的具第一颜色的第一氧化钛薄层,再以较低电压阳极氧化形成的具第二颜色的第二氧化钛薄层,可容易于金属壳体上形成其自发颜色,富有金属光泽。过程不会有如喷砂的粉尘污染及表面破坏,也不需另外贴膜。本发明的制造时间短,适合大量生产,例如一次氧化的时间约一分钟即可完成,同时在壳体的表面形成特定的颜色。该颜色可借由控制电镀的时间、溶液、电压而准确的重复,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附图,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预备流程A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次阳极氧化流程B1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次阳极氧化流程B2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壳体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预备流程A
第一次阳极氧化B1
移除遮罩A2
第二次阳极氧化B2
壳体100
基材102
钛膜104
第一氧化钛薄层104’
第二氧化钛薄层104”
遮罩10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的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示意图。本发明的双色阳极钛膜形成方法可分成预备流程A、第一次阳极氧化流程B1、移除遮罩流程A2、及第二次阳极氧化流程B2。以下分别说明各流程。
[预备流程A]
请参考图1及图2,图2显示本发明的预备流程A步骤示意图。在步骤A11,提供一基材102,基材102主要为金属材质,可以是一金属壳体,例如铝、铝合金、不锈钢或镁合金的壳体,甚至也可以是非金属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液体重力势能蓄能电站的上蓄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