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磁性感应器捕捉金属屑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3545.X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荣;卫学峰;陈关君;任国晶;李宝生;王慧玲;张宴成;陈勇;张宁;徐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磁性 感应器 捕捉 金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捉金属屑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磁性感应器捕捉金属屑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中机械零部件在相互摩擦、啮合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进入到相对密闭的管道中,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同时也加速了零部件的老化。金属屑体积小,在滑油中的位置不固定,随着滑油在管道内移动,目前捕捉金属屑方法有:网法、渗析法、导油法等,网法是把金属网固定在管道中,用金属网来网住滑油中的金属屑,网法的缺点是不能自动调整网眼的大小,只能网住外径大于网眼的金属碎屑,而且不便于清洁网住的金属屑,容易堵塞通道;渗析法是采用过滤的手段来过滤滑油,缺点是成本太高,而且设备安装不方便;导油法是采用逐层疏导的方法来清洁滑油,缺点是耗时长、装置体积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金属屑捕捉方法中网法容易堵塞通道,渗析法成本较高且安装不方便,导油法耗时长、装置体积较大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利用磁性感应器捕捉金属屑的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锁紧套、固定套、磁性感应组件和外壳,所述磁性感应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和两个永磁体所述电连接器由电连接器外壳和四个电连接器插针组成,四个电连接器插针插装在电连接器外壳内,每个永磁体分别与两个电连接器插针的下端连接,且两个永磁体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电连接器外壳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柱体,所述外壳套装在电连接器外壳上,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与电连接器外壳外侧壁的电连接器外壳凸台的下表面卡接,所述固定套套装在外壳上,所述固定套内侧壁上凸台与电连接器外壳凸台的上表面卡接,所述锁紧套套装在电连接器外壳上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外壳下部的外侧壁上对称开有用于通油的四个通孔,四个通孔之间通过的油中金属屑可被两个永磁体吸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永磁材料做磁性感应器的探头,提高了可靠性高、性能稳定,不存在腐蚀等破坏性因素,本发明的磁性感应器由感应器壳体、电连接器和两个永磁体组成,电连接器的插针与两个永磁体连接后插装在感应器壳体内,结构紧凑、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且探测所需时间短、体积小,本发明通过采用阀蝶,在将传感器从管道中取出时,能自动将油路开孔密封,避免了管路滑油泄露,本发明采用磁电式工作原理,利用永磁铁的磁场作用于金属屑,保证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屑能够被传感器捕捉到,本发明采用密封圈组合密封,避免了高精度研磨和检验的困难,也避免了检测及清屑过程中滴油、漏油并实现了在线清除金属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利用磁性感应器捕捉金属屑的装置包括锁紧套1、固定套2、磁性感应组件3和外壳4,所述磁性感应组件3包括电连接器3-1和两个永磁体3-2所述电连接器3-1由电连接器外壳3-1-1和四个电连接器插针3-1-2组成,四个电连接器插针3-1-2插装在电连接器外壳3-1-1内,每个永磁体3-2分别与两个电连接器插针3-1-2的下端连接,且两个永磁体3-2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电连接器外壳3-1-1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柱体3-1-3,所述外壳4套装在电连接器外壳3-1-1上,所述外壳4的上端面与电连接器外壳3-1-1外侧壁的电连接器外壳凸台3-1-4的下表面卡接,所述固定套2套装在外壳4上,所述固定套2内侧壁上凸台2-1与电连接器外壳凸台3-1-4的上表面卡接,所述锁紧套1套装在电连接器外壳3-1-1上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外壳4下部的外侧壁上对称开有用于通油的四个通孔4-1,四个通孔4-1之间通过的油中金属屑可被两个永磁体3-2吸附。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电连接器插针3-1-2的上端与外界报警电路连接,通过外壳4外侧壁上螺纹将外壳4的下部插入油路中,油路中的油通过四个通孔4-1后,油中的金属屑被两个永磁体3-2捕捉到,当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永磁体3-2之间吸满金属屑时,外界报警电路被导通并发出警报信号,此时将磁性感应器组件3取下清理金属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5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化妆工具盒
- 下一篇:MIMO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