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微创美容疗法的止血消炎镇痛复合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53618.5 申请日: 2011-08-30
公开(公告)号: CN102274493A 公开(公告)日: 2011-12-14
发明(设计)人: 杨永鹏;董萍;朱晓亮;丁克祥;左夏林;罗迎霞;丁宇 申请(专利权)人: 董萍;丁克祥
主分类号: A61K38/48 分类号: A61K38/48;A61K9/107;A61P29/00;A61P7/04;A61K31/137;A61K31/167;A61K33/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6011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美容 疗法 止血 消炎 镇痛 复合 功效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美容保健和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微创美容疗法的止血消炎镇痛复合功效纳米乳,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微创美容疗法的止血消炎镇痛复合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创美容医学技术是微创外科或外科微创化与本世纪美容外科相结合的新兴技术,是通过精巧微小的仪器和微创美容技术达到美容的目的。一般可用于人体体表预防或消除皱纹,凹陷的充填,松垂部位的提升,使其形态发生改变产生美容效果而不留手术痕迹。无创、无痛、不出血、不留痕迹正是微创美容所追求的,但事实上,尽管是微创美容,但仍有小的创伤,出血,感染现象,严重影响术后的效果;而且在微创美容实施前,要进行局部麻醉,微创美容实施后要进行止血、抗感染处理,从而使得整个过程繁琐且很难达到无创、无痛的理想效果。因此,随着外用止血药在临床领域应用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在微创美容疗法中,如美容填充材料的注射、自体血清美容疗法的注射等各种微创手术过程中,其需求量也相当巨大。而目前已有的局部止血制剂,其非生物相容性差、功能比较单一、止血、抗炎效率不高,且止血剂局部应用后的炎性反应及其对临床术后副反应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真正体现微创美容医学技术的特点,真正达到无创、无痛、不感染的理想效果,市场急需开发一种起效快、效果好、功能多样化、副作用小且能维持手术时间的局部止血制剂,用以满足微创美容术等各种医疗手段所引起的皮肤浅表创伤性止血、镇痛、消炎的需要,以填补这方面技术及产品空白,满足市场需求。

一、止血材料背景

血液中的血小板、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与抗凝因子以及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异常,均可造成临床上的出血倾向,另外,各种外科创伤或手术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止血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止血药或促凝血药是能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常用药物有20多种,根据凝血机制不同可分为四类,分别是:(1)促凝血因子活性药,代表药物有凝血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1、维生素K3,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凝血质及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或提高它们的活性,或能促进凝血因子从贮存部位释放,因而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2)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而止血,代表药物卡巴克洛、卡络磺钠,这类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产生止血效果;(3)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药,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这类药物抑制纤溶酶原各种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或直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达到止血作用;(4)局部止血药物,代表药物有云南白药、氧化纤维素、醛基纤维素、明胶海绵等。

二、外用常用止血材料

1.凝血酶止血材料

凝血酶(thrombin)是一种由凝血酶前体形成的蛋白质水解酶,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是常用的局部止血药,具有直接作用于出血病灶,部位准确;无副作用,无局部刺激,作用安全;同时凝血酶形成的凝固膜对创面有保护作用,并有促进上皮细胞分裂,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凝血酶的药理作用有:(1)在凝血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凝血第一、二阶段,直接激活凝血第三阶段,不需用其他众多凝血因子参与;(2)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快速凝固;(3)具有激活凝血因子的作用,可使可溶性纤维蛋白转为难溶性纤维蛋白而形成凝血块,达到止血的目的;(4)可以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的聚集和血小板释放反应,加速血液的凝固;(5)可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减少创面渗出,加快创面的愈合,使愈合时间缩短。

但使用凝血酶时应该注意的是:(1)该药仅有止血作用,无预防出血作用,主要适合伤口毛细血管的出、渗血,必须直接与创面接触才能起止血作用,对较大的动静脉出血仍需结扎、电凝等外科方法处理;(2)该药仅能局部外用或口服,严禁注射,如误入血管可导致血栓形成、局部坏死,甚至危及生命;(3)溶解状态的凝血酶很快失去活性,因此在临床外用时应新鲜配制使用;(4)偶可致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使用牛凝血酶后会在人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大多数制造商制备的牛凝血酶都混有牛凝血因子V,进入人体后可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免疫复合物经血循环被清除,由此可导致人凝血因子V的缺乏,并可能引起严重出血倾向。牛凝血酶引发交叉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抗体,可能会因其削弱抗凝血酶III(AT-III)的正常抑制作用而导致血栓形成。为此许多制造商已考虑用人凝血酶替代牛凝血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萍;丁克祥,未经董萍;丁克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6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