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3913.0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钢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F02D1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016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可变 压缩比 发动机 活塞 | ||
1. 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由混合气燃烧压力控制活塞升降系统、补油系统、冷却系统组成,包括有活塞壳体、上油压活塞、上盖、传感活塞、上旋转阀门、补油储油活塞、活塞销、连杆杆体、传感活塞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燃烧压力控制活塞升降系统,包括有活塞壳体(1)和上油压活塞(2)形成的上油腔(4),及由活塞壳体(1)和下油压活塞(17)形成的下油腔(28),上油压活塞(2)与下油压活塞(17)刚性相连,并设有下油腔液压油流向至上油腔的下单向阀门(14),上油腔液压油经上旋转阀门(7)开闭控制的上旋转阀门油道(11)与上油腔油道(12)连通,并在上油压活塞(2)的顶部设有由上盖(5)、与燃烧室相通的传感活塞(6)、传感活塞回位弹簧(30)组成的混合气燃烧压力传感驱动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油系统包括连杆内油道(22)、连杆小头油槽(21)、活塞销内油道(25)、活塞下支撑内油槽(27)及补偿油单向阀(16);冷却系统包括连杆内油道(22)、连杆小头油槽(21)与活塞销内油道(25)、冷却喷油孔(2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油系统,经曲轴内的润滑压力油道供给至连杆大头油槽内的润滑压力油,经连杆内油道(22)传输至连杆小头油槽(21)、活塞销内油道(25)、活塞下支撑内油槽(27)及补偿油单向阀(16)传输至下油腔,并经补油储油油道(18)、储存在补油储油腔内补油储油活塞(10)的下部;在补油活塞的上部充填氮气压力气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系统,冷却油道(8)与回油腔(26)相通及连杆内油道(22)的润滑压力油,经连杆小头油槽(21)与活塞销内油道(25)、冷却喷油孔(24)相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活塞,每个冲程刚性连接的上下油压活塞、相对活塞壳体产生惯性力,致上下液压油腔各产生一次压力。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设定下单向阀预紧力小于油压活塞因上下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及上旋转阀门油道(11)、下单向阀油道的截面积,使液压活塞在单次冲程中,相对活塞壳体向上的运动所需时间大于向下运动所需时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活塞,经设定其单次冲程油压活塞相对活塞壳体向上运动所需时间、来改变波动幅度,使发动机在不同节气门开度下均在设定的压缩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传感活塞(6)经混合气燃烧压力控制上旋转阀门(7)的开闭;活塞壳体下部设有螺丝(31)固定的活塞壳体下支撑(19),并经安装在活塞壳体下部支撑(19)内的活塞销(20)与连杆小头相连。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活塞(6)经混合气燃烧压力的驱动往复运动,液压油在相通的冷却油道(8)与回油腔(26)之间往复流动,将混合气燃烧压力驱动机构内的热量传导至回油腔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气燃烧压力驱动机构是由设定传感活塞的阈值及下单向阀门预紧力,使之控制上旋转阀门的开闭来改变燃烧室的容积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钢,未经李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9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