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蜂窝型舱室的浮式生产储存外输油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3969.6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铁山;张传涛;韦宝成;兰红军;杨炳发;赵玉周;陈丽;刘海峰;郝建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B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蜂窝 舱室 生产 储存 输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式生产储存外输油轮(即:FPSO),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海洋生产原油、初级处理原油、储存原油的具有蜂窝型舱室的浮式生产储存外输油轮。
背景技术
在海洋石油作业中,经常要使用到浮式生产储存外输油轮,它是一种长条形的船形储油轮。
如图1,图2所示,目前,开始出现碗形储油轮和圆柱形储油轮,相比于长条形的船形储油轮,碗形储油轮和圆柱形储油轮在遇风浪时,其受弯折力更小,主体钢结构不容易疲劳,使用寿命更长;同时,不需要单点和滑环,降低了危险;建造时,碗形储油轮和圆柱形储油轮不需要船坞,只需滑道即可,降低了成本,容易普及;在储存同样重量的原油情况下,其使用的钢材要少得多,非常经济;同时,操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要行走的距离明显变短,减少体力劳动强度,更加人性化。但是,由于圆柱形储油轮舱室内的液体可流动的距离较大,导致储油轮的稳定性差;使得作业人员长期处于晃动的状态下,很不舒适。对于储油轮来说,无论是船形储油轮、圆柱形储油轮还是碗形储油轮,其舱室的多少对储油轮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舱室越多越安全。但,如果在现有的船形储油轮、碗形储油轮和圆柱形储油轮的基础上将储油轮内部舱室结构分隔成很多舱室,则使用钢材量过大,且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具有蜂窝型舱室的浮式生产储存外输油轮,其不仅达到在拥有大量舱室的情况下,节约大量钢材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储油轮的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储油轮的舱室分布均匀,舱室内液体流动范围小,使平台平稳性更好,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更舒适。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蜂窝型舱室的浮式生产储存外输油轮,设有储油轮本体,其特征在于:储油轮本体的下部为由数个横截面为多边形的舱室构成的浮体。
所述多边形的舱室是由数个为一组的小舱室群落构成的蜂窝状结构,数个小舱室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为:多边形的蜂窝状结构。
所述舱室的侧壁为:竖直安装,安装竖直度的误差为±3mm;舱室任意相邻的侧壁安装角度为:互成120°,角度误差为:±0.2°。
所述数个横截面为多边形的舱室构成的浮体为数层;其中,部分舱室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其余为:不规则的五边形、七边形或多边形。
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所占面积比例为:在舱室总横截面积中超过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将原有的压载舱、储油舱、机修舱、饮用水舱、柴油舱等舱室都设计成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舱室,达到在拥有大量舱室的情况下,节约大量钢材的目的。
(2)储油轮的舱室分布均匀,舱室内液体流动范围小,使平台平稳性更好,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更舒适。
(3)在具有圆柱形储油轮和碗形储油轮的优点的基础上,提高了储油轮的安全性,使操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要行走的距离明显变短,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碗形储油轮舱室布置示意图。
图2为现有圆柱形储油轮舱室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舱室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较少舱室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较多舱室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群落不限于正六边形,并向侧面扩展的舱室布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群落不限于正六边形,向侧面扩展的舱室布置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部分舱室不使用正六边形的舱室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部分舱室不使用正六边形的舱室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储油轮本体、2浮体、3舱室、4小舱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储油轮(FPSO)本体1,储油轮(FPSO)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原油生产、初级处理、输送的石油天然气的设备设施、吊运货物的吊机、从三到六个方向的锚泊以及操作人员生活起居的生活楼等目前船舶已有的设施;储油轮(FPSO)本体1的下部为由数个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舱室3组成的浮体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