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苏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54293.2 申请日: 2011-08-31
公开(公告)号: CN102293404A 公开(公告)日: 2011-12-28
发明(设计)人: 王正武;吴金鸿;杨春梅;夏云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302 分类号: A23L1/302
代理公司: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代理人: 郑立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紫苏 泡腾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以紫苏叶为原料加工的紫苏营养或保健泡腾片。

背景技术

紫苏(Pefilla frutescens)又名苏子、香苏等,其种籽称为苏子,其叶称为苏叶,系具有特异香气的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本草纲目》记载的传统常用中药,同时具有很高食用营养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时尚蔬菜和医用保健品原料,因此紫苏具有药食兼用特点,成为我国卫生部首批批准的,60种“药食同源”品种之一。紫苏叶是紫苏重要的食用部分,除含一定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迷迭香酸、多酚、黄酮、紫苏醛、紫苏醇、紫苏烯、α-亚麻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过敏、抗氧化、抗癌、降血脂、清热解毒、抗菌、抗抑郁、抗炎症等多种功能作用,因此紫苏叶的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鉴于紫苏叶所特有的活性物质及其营养成分,近年来紫苏叶成为一种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药食兼用植物,在营养保健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

紫苏叶作为一种含有较高营养成分并且具有诱人色泽和风味的蔬菜,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与利用。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以紫苏叶为原料开发的食品加工产品主要为液体饮料(紫苏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731705A;紫苏梅酒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519630;紫苏露饮料,公开号:CN1292236A)、调味料(用于水产品烹饪的紫苏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406280;一种紫苏调味液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401632;)、紫苏油(紫苏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号:CN1566297A)、紫苏茶叶(紫苏茶的制作方法,公开号:CN1488272A)、蜜饯、糖果、糕点(陆洁静,文彬.紫苏的研究概况进展[J].农产品加工,2009,6:32-34.)等。但以上这些产品主要以液态为主,与固态产品相比,不方便消费者携带及食用,运输与包装成本高,产品货架期相对较短。

泡腾片是近年来国内外热点开发应用的一种新颖固体饮料产品。泡腾片的崩解剂是以一种或数种有机酸(酸剂)和一种或数种遇酸可产生CO2的无机盐(碱剂)共同组成,遇水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放出CO2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服用普通固体片剂,有效成分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解,才能释放出来;液体制剂释放有效成分虽快,但携带不便,容易变质。泡腾片正好克服了这两种剂型的缺点,并具有如下的优点:1、泡腾片体积小、质量稳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携带与运输,贮存期长;2、泡腾片在临用前配成液体服用,其液体制剂易于吞服、生物利用度高,对胃肠道刺激性小,特别适用于老年人以及咀嚼困难的患者;3、泡腾片的有效成分溶解度高,崩解剂崩解作用强大,整个片剂在短时间内可迅速溶解;4、泡腾片遇水便产生气泡并上下翻腾(即泡腾),有趣味性,崩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饮水中,使饮水喝入口中时有汽水般的美感,容易引起儿童饮用的兴趣。

因此鉴于以上紫苏现有产品开发中的技术不足以及泡腾片的优势,本发明采用紫苏叶为原料,应用食品加工方法并结合采用新颖的片剂食用产品制备技术,提供一种酸甜可口、风味独特、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与促进健康作用、食用方便、便于携带的新型固态食品——紫苏泡腾片。查阅相关的技术文献,在本发明完成之前,均未有以紫苏叶为原料开发泡腾片剂的的报道,且市场上也未有相关产品销售,因此本发明研制的产品具有重要的技术参考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酸甜可口、风味独特、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与促进健康作用、食用方便、便于携带的新型固态食品——紫苏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紫苏泡腾片,其组分包含紫苏提取物干燥粉和辅料,所述紫苏提取物干燥粉是将紫苏叶加入乙醇溶液打浆、浸提、浓缩并干燥制得的紫苏提取物干燥粉,所述辅料包括柠檬酸、碳酸氢钠、阿拉伯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三氯蔗糖、消泡剂和聚乙二醇8000。所述辅料还包括维生素C和/或胶原蛋白肽;所述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紫苏提取物干燥粉         5~30%;柠檬酸                  20~60%;

碳酸氢钠                 15~50%;阿拉伯胶               2~10%;

聚乙烯吡咯烷酮           0.45~0.6%;三氯蔗糖            0.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4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