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然分布场景和稀少定标器的极化定标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4948.6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曦;汪洋;湛金童;谭剑波;江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范克明;金惠贞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然 分布 场景 稀少 定标 极化 技术 | ||
1.一种基于自然分布场景和稀少定标器的极化定标技术,主要包括二阶极化数据定标模型的建立、分布式极化串扰定标、自适应接收通道不平衡校正、极化天线方向图校正四个关键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分布场景和稀少定标器的极化定标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阶极化定标模型的建立,在一阶极化散射矩阵的极化定标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转换成基于极化向量形式的定标模型,并定义串扰比因子u、v、w、z,接收通道不平衡度因子k以及接收和发射通道间的不平衡度 ,简化求解参数;然后根据极化向量与极化协方差矩阵之间的关系,即极化向量之间的复共轭相乘得到极化协方差矩阵,最后建立起基于二阶极化协方差矩阵的极化定标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分布场景和稀少定标器的极化定标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极化串扰定标只有一个天线互易即的弱系统假设,对于自然界存在的绝大多数目标,都满足该天线互易条件;但是,图像中的人造目标信息的引入会造成极化校正失败,因此通过强度阈值设置滤除可能的人工强点目标信息,然后再利用图像数据本身包含的自然目标信息;在二阶极化定标模型的基础上,假设定标模型存在零串扰因子,通过非线性方程迭代求解来消除串扰因子与接收通道不平衡度因子k以及接收和发射通道间的不平衡度之间的耦合,最终实现极化串扰因子的估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分布场景和稀少定标器的极化定标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接收通道不平衡校正,在上述分布式极化串据定标完成后,可认为还只存在极化接收通道的不平衡度k,这包括接收通道的幅度和相位不平衡;根据三面角反射器同极化分量即之间的理论值,可以估算出 k 的幅度和相位;当只有一个三面角反射器,用该反射器用于整景极化数据的通道不平衡度校正;当存在三个以上三面角反射器时,可对多个不平衡度校正因子进行曲线拟合,以实现精确的不平衡度校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分布场景和稀少定标器的极化定标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化天线方向图校正技术,通过分析均匀分布目标的SAR图像来测量距离向双程方向图,利用地物类型变化不大且较为平坦的农村地区,通过距离向雷达后散射强度的大场景样本采样,在缺乏大量角反射器的情况下仍估计出距离向天线方向图,同时利用总功率图像获得的天线方向图估计来校正各极化通道数据以保持极化数据的散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49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掺杂滤光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细胞学动态信息集成鉴别道地中药材的方法